膽石症病人是永遠不會忘記膽絞痛發作時,那痛不欲生的情景的。施行了膽囊切除術後,他們終於大鬆一口氣,認為今生再與結石“無緣”了,從此也擺脫了痛苦的磨難,也可以一飽口福了。其實不然,像方老師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3年前,48歲的方老師,因疲勞過度及暴飲暴食,突然出現右上腹疼痛不適,在當地醫院被確診為膽囊結。他隨即住院,並施行膽囊切除術,手術順利,恢復良好。術後第一年,方老師生活相當有規律,完全按醫生吩咐做。但時間一長,方老師認為自己的膽石症已徹底治癒,膽囊已切除,結石無處藏身,不會再生結石。於是,對自己“管教”不嚴,平時不注意勞逸結合,飲食也毫無忌諱,也沒有按醫生的吩咐進行復查。這次春節期間,他再次由於飲酒後而出現腹痛,到醫院檢查,結果診斷為膽總管結石,又捱了第二刀。
方老師第2次手術是由於“再生結石”或“復發結石”作祟。第1次手術雖然把結石取盡了,並切除了膽囊,但若干年後(一般2年左右),膽管內還可能再次長出結石。這是因為患者仍存在著一些“結石復發的條件”,如術後膽管內經常發生感染,或者上一次手術後遺留膽管狹窄,還有高脂血症、膽紅素代謝紊亂等,都會促使膽管結石“死灰復燃”。
由此可見,膽囊切除後,並非萬事大吉。膽囊切除術後,除了再生結石外,還會出現各種各樣的不適或併發症。常見膽囊切除術後的不適或併發症有:
1、術後腹痛:膽囊切除術後半年內,患者的中上腹部或右上腹會感到不適或輕微疼痛,這些情況大多由術後創傷所致。隨著時間的推移,上述症狀會慢慢消失。引起腹痛還有一種常見的原因是膽汁反流入胃並刺激胃黏膜所致,呈持續性脹痛甚至痙攣性痛,有時可吐膽汁,這種病症一般可通過胃鏡檢查得以確診。此外,膽管開口於十二指腸的“閘門”——肝胰壺腹括約肌(即奧狄括約肌),術後也可呈痙攣或鬆弛狀態,引起腹痛,但疼痛時間較短。上腹疼痛如果短期內不能緩解,應該去醫院做進一步的診治。
術後半年後的腹痛,以膽管結石為最常見。膽囊雖被切掉,但是膽管內原有的結石可能在手術中未被發現而留下,或膽管內形成新的結石,或肝內膽管結石有可能下移。此時患者常會訴說“舊病復發”。這種腹痛多呈劇烈的痙攣性絞痛,並向背、肩部放射。出現這些症狀時,應立即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也可臨時口服解痙止藥以緩解症狀。如伴有突發高熱、右上腹壓痛、血化驗白細胞升高,應懷疑有膽道細菌感染,應及時去醫院求診。
2、術後發熱:術後半月一般不應再出現發熱,如果出現發熱、血化驗白細胞增高,提示手術部位或附近可能出現新炎症,此時應該儘早去醫院求診。
3、術後腹瀉:有些患者術後出現不明原因的腹瀉,其可能因素為:⑴由於膽囊已切除,未經濃縮的膽汁可以刺激腸蠕動。⑵手術造成腸功能紊亂。⑶脂肪消化吸收不完全。這些因素均可導致腹瀉,大便稀軟,每日腹瀉在3次以上。出現這種情況,患者不必恐懼,可以減少食物中脂肪含量,不吃油煎(炸)食物,同時減少含纖維素多的食物,如韭菜、芹菜、麥片等,必要時還可選服一些藥物。一般情況下,數月後,由於部分膽管代償了膽囊貯存、濃縮膽汁的功能,腹瀉會自行消失。
4、術後黃疸:膽管系統可因各種原因被阻塞,膽汁部分或全部不能流入十二指腸而反流入血引起黃疸。此時,家屬往往先發現患者鞏膜(俗稱白眼珠)發黃,患者自己也能注意到尿色深如濃茶,或大便灰白如陶土,皮膚髮黃,並有瘙癢等。術後早期出現黃疸可能是膽管出血或手術創傷引起,但術後遠期出現黃疸,原因就比較複雜,一般以膽管狹窄,結石殘餘或復發佔多數,也可能由術前未能查出的肝膽系腫瘤所致。一旦出現黃疸,應及時去醫院作進一步檢查。
總之,膽石症的治療決非一刀可以了斷,手術後必須繼續防治結合。術後還需與醫生保持密切聯絡、定期複查。如發現問題,及時採取相應措施。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