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情感障礙科 主任醫師 苗國棟

  許多精神科病人在藥物治療期間檢驗肝功能專案,都可能有異常,如常見的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升高幾十個單位。此時,多數患者都會為此而擔心:“吃藥把肝吃壞了”,並認為這就意味著有肝臟損害、發生了“藥物性肝炎”、會發展為“肝硬化”乃至肝癌,等等。這些憂慮既反映了他們對未來的悲觀性預測即負性認知模式,更反映了他們將單純的檢驗專案數值異常等同於肝臟功能的損害、肝臟的損害甚至是肝臟的實質性、不可逆的病變這樣的非理性推斷。

  在此,我將上述以轉氨酶數值升高為標誌的“肝功能異常”概念做一梳理和解釋,希望能減輕一些患者的顧慮。

  首先,要釐清肝功能檢驗專案中以轉氨酶數值升高反映的“肝功能異常”與“肝臟功能異常”的區別。所謂“肝功能”這項以檢測血液中肝細胞某些酶活性為主的做法,是在尚無B超、CT或磁共振這些影像學檢查手段的年代,醫學工作者們希望通過這樣的間接手段瞭解間接反映肝臟代謝功能的某些指標,進而推斷肝臟疾病患者肝臟相應功能損害的程度。間接手段、間接反映這種雙重間接造成的結果就是:有肝臟疾病的患者多有明確的肝功能異常;無肝臟疾病的人群中,也有一些人存在這項化驗的個別指標數值升高。因此,僅憑這項檢驗的轉氨酶數值升高就認為有肝臟疾病或有真正的“肝臟功能異常”,顯然是不符合實際情況或者是高估了問題的嚴重性。尤其是大多數在服用精神科藥物治療期間檢測到的轉氨酶數值升高僅有數十個單位這種“輕度升高”,更不能作為“肝臟功能異常”的依據。有時這種升高完全沒有病理意義:如健康人劇烈運動後、過於勞累、抽血前吃油膩的食物或酗酒都可能導致轉氨酶的數值輕度升高。

  其次,要釐清以轉氨酶數值升高為標誌的“肝功能化驗異常”與藥物治療之間是否存在直接的因果關係。精神科病人較長時間服用精神科藥物治療出現以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數值輕至中度升高為主要特徵的肝功能化驗結果異常的原因並非藥物的單一因素。作為一種普遍現象,病人們既可能因為服藥後的副作用出現疲乏、食慾增強而運動減少,更可能因為他們自幼的生活習慣或疾病症狀,飲食多而運動少,治療期間肥胖程度顯著增加。與此同時,患者往往伴有甘油三脂和膽固醇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等血脂代謝異常。若此時對患者進行肝臟B超檢查,也會發現他們有輕中度甚至重度脂肪肝。這種與血脂代謝異常及脂肪肝相伴隨的肝功能化驗異常(轉氨酶數值輕中度升高),在未服藥但有脂肪肝的“正常人”同樣存在,在其脂肪肝治癒後,這些指標也會恢復正常。我的一名研究生曾做過一項研究,研究物件為服藥治療期間有“肝功能化驗異常”的精神病患者。她發現ALT數值升高的70名患者的ALT數值升高與體重指數(BMI)和腰臀比(WHR)增加這些反映體重的指標有正相關關係。而經使用標準劑量的降脂藥物治療4周後,這些患者在體重指標降低和血脂指標改善的同時,ALT數值升高等肝功能化驗異常也趨於正常。而且,這些服用降脂藥物治療的患者ALT改善程度與使用護肝治療藥物的患者相近。在我個人的臨床實踐中,我也發現以ALT數值升高為主要特徵的肝功能異常的患者,在經過減肥、降脂治療後,在肥胖程度減輕的同時,相應的肝功能化驗指標也都恢復到正常範圍或趨於恢復正常。

  最後,還需要釐清轉氨酶升高程度差異所反映的不同病理意義。一般而言,轉氨酶輕中度升高的病理意義非常有限,完全不必如臨大敵、大驚小怪。轉氨酶如果超出正常範圍,首先應儘早複查一次。但即使複查結果仍然異常,也不能簡單地以轉氨酶(ALT)升高的程度來判斷病情,還要結合其它反映肝功能的指標(如血清膽紅素、膽鹼酯酶、白蛋白等)和肝膽脾B超檢查結果綜合判定肝臟損害程度。尤其值得強調的是,肝臟病變還有很多全身症狀和體徵,如厭食、消瘦、腹脹、腹瀉、明顯乏力以及黃疸、低蛋白血癥等,絕不僅僅只有轉氨酶數值升高。

  因此,精神科患者在服用精神科藥物治療期間,若在醫院檢查專案中的“肝功能”異常,既不必過分緊張,也不必急於將異常歸因於精神科藥物,而是要理性看待和理解,讓醫生來解決問題。

  附上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升高的判定標準:

  1、小於120 IU/L為輕度轉氨酶升高;

  2、120-400 IU/L之間為中度轉氨酶升高;

  3、大於400IU/L為重度轉氨酶升高。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