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髮,是許多人苦惱的事情。今天,與大家分享治療脫髮的經驗。其僅用一味非常常見的中藥,卻有非常好的效果。還在等什麼?一起去看看吧~~
徐某,男,21歲。
患者系發禿症,頭頂上如胡桃大圓圈,連結成片,漸成光禿。見者多說此症難愈,心情懊惱,憂鬱得很。切其脈濡,舌稍白,無其他痛苦。為處一味茯苓飲,茯苓500~1000克,為細末,每服6克,白開水沖服,一日兩次,要堅持一個比較長的時期,以髮根生出為度。
約服兩月餘,來複診,發已叢生,基本痊癒。憶及其父10歲時,亦患發禿,脫去三五片,當時即曾投以一味茯苓飲,3月後發生。
張石頑說:“茯苓得鬆之餘氣而成,甘淡而平,能守五臟之氣。其性先升後降。”《內經》言:飲八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則知淡滲之味性,必先上升而後下降,膀胱氣化,則小便利。
發禿的形成,多因水氣上泛顛頂,侵蝕髮根,使髮根腐而枯落。茯苓能上行滲水溼,而導飲下降,溼去則發生,雖不是直生髮,但合乎“先其所因,伏其所主”的治療原則。
茯苓是這樣一味藥
茯苓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菌核的白色部分。
【性味與歸經】
甘、淡,平。歸心、肺、脾、腎經。
【功效】
利水滲溼,健脾,化痰,寧心安神。
【臨床應用】
1、用於小便不利,水腫等症。茯苓功能利水滲溼,而藥性平和,利水而不傷正氣,為利水滲溼要藥。凡小便不利、水溼停滯的證候,不論偏於寒溼,或偏於溼熱,或屬於脾虛溼聚,均可配合應用。如偏於寒溼者,可與桂枝、白朮等配伍;偏於溼熱者,可與豬苓、澤瀉等配伍;屬於脾氣虛者,可與黨參、黃芪、白朮等配伍;屬虛寒者,還可配附子、白朮等同用。
2、用於脾虛洩瀉,帶下。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滲溼,對於脾虛運化失常所致洩瀉、帶下,應用茯苓有標本兼顧之效,常與黨參、白朮、山藥等配伍。有可用為補肺脾,治氣虛之輔佐藥。
3、用於痰飲咳嗽,痰溼入絡,肩背痠痛。茯苓既能利水滲溼,又具健脾作用,對於脾虛不能運化水溼,停聚化生痰飲之症,具有治療作用。可用半夏、陳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朮同用。治痰溼入絡,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殼同用。
4、用於心悸,失眠等症。茯苓能養心安神,故可用於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與人蔘、遠志、酸棗仁等配伍。
【用量與用法】
10~15g。陰虛火旺者忌服。
【方劑舉例】
五苓散(《傷寒論》):茯苓、豬苓、澤瀉、白朮、桂枝。治頭痛發熱,口燥咽乾,煩渴飲水,水入即吐,小便不利。
苓桂術甘湯(《金匱要略》):茯苓、桂枝、白朮、炙甘草。治痰飲停聚,頭眩,心悸,咳嗽。
指迷茯苓丸(《醫方考》):半夏、茯苓、枳殼、風化硝、生薑。治痰溼內停,流注四肢,肩臂痠痛,兩手疲軟者。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