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骨傷一科(脊柱) 主任醫師 譚磊

  腰椎間盤突出症,又稱腰椎間盤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症。它是腰椎間盤發生退行性變之後,在外力的作用下,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壓迫神經根、血管或脊髓等組織所引起的腰痛,並且伴有坐骨神經放射性疼痛等症狀為特徵的一種病變。

  分型:

  從臨床實踐、病理變化及CT、MRI的發現,可作如下分型:

  (一)膨出型:椎間盤退行性變,纖維環變性鬆弛、變軟、變薄,向四周呈均勻性膨出但仍完整者,稱椎間盤膨出。此型病人可有腰部疼痛或不適,多無放射性下肢疼,此型無需手術治療。保守治療效果較好。

  (二)凸起型:纖維環內層破裂但表層完整,因髓核壓力高而侷限性凸起,凸起物光滑呈半球型。經牽引、推拿、休息等保守治療後,可變平縮小,絕大多數病例可經非手術療法而治癒。

  (三)破裂型:纖維環已破裂,突出的髓核及纖維環僅有後縱韌帶擴張部或纖維膜遮覆,突出物多不規則,有時呈菜花樣或碎片,病程長者,突出物易與周圍組織粘連。突出物大壓迫症狀嚴重者常需手術治療。此型不建議保守治療,尤其不要推拿治療。

  (四)遊離型:破裂突出的椎間盤組織或碎片,離開突出的位置遊離到椎管中,可壓迫馬尾神經導致突出平面以下的感覺運動喪失。此型較少見,常需手術治療。

  辨證論治:

  根據初步的分型,確定保守治療後,可根據中醫理論行辨證論治。本病應屬祖國醫學“腰痛”範疇內。

  腰痛又稱“腰脊痛”,是指因外感、內傷或挫閃導致腰部氣血執行不暢,或失於濡養,引起腰脊或脊旁部位疼痛為主要症狀的一種病證。

  腰痛一證在古代文獻中早有論述。《素問・脈要精微論》載:“腰者,腎之府,轉搖不能,腎將憊矣”,首先提出了腎與腰部疾病的密切關係。《素問・刺腰痛論》根據經絡循行,闡述了足三陰、足三陽以及奇經八脈為病所出現的腰痛病證,並介紹了相應的鍼灸治療。

  《金匱要略・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並治》言:“腎著之病,其人身體重,腰中冷,如坐水中……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帶五千錢,甘姜苓術湯主之。”論述了寒溼腰痛的發病、症狀與治法。《諸病源候論・腰背病諸候》認為,腰痛是由於“腎經虛,風冷乘之”,“勞損於腎,動傷經絡,又為風冷所侵,血氣擊搏,故腰痛也。”

  在發病方面強調腎虛,風寒留著,勞役傷腎,墜墮傷腰及寢臥溼地等因素,並以突然發作者,稱卒腰痛,反覆發作,經久不愈者稱久腰痛。《丹溪心法・腰痛》謂:“腰痛主溼熱,腎虛,瘀血,挫閃,有痰積”。《七鬆巖集・腰痛》指出:“然痛有虛實之分,所謂虛者,是兩腎之精神氣血虛也,凡言虛證,皆兩腎自病耳。

  所謂實者,非腎家自實,是兩腰經絡血脈之中,為風寒溼之所侵,閃肭挫氣之所得,腰內空腔之中為溼痰瘀血凝滯,不通而為痛,當依據脈證辨悉而分治之。”對腰痛常見的病因和虛實作了概括。《張氏醫通》、《雜病源流犀燭》總結歷代醫家對腰痛的論述,歸納為風腰痛、寒腰痛、腎虛腰痛、氣滯腰痛、瘀血腰痛等,使腰痛的辨治更為系統。

  對於腰痛治療,清代李用粹《證治匯補・腰痛》指出:“治惟補腎為先,而後隨邪之所見者以施治,標急則治標,本急則治本,初痛宜疏邪滯,理經隧,久痛宜補真元,養血氣。”這種分清標本先後緩急的治療原則,在臨床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證治分類:

  1、寒溼證

  腰部冷痛重著,轉側不利,逐漸加重,靜臥病痛不減,寒冷和陰雨天則加重。

  舌質淡,苔白膩,脈沉而遲緩。

  證機概要:寒溼閉阻,滯礙氣血,經脈不利。

  治法:散寒行溼,溫經通絡。

  代表方:甘姜苓術湯加減。本方有溫中、散寒、化溼作用,適用於寒溼閉阻經脈而致腰脊疼痛之證。

  常用藥:乾薑、桂枝、甘草、牛膝溫經散寒,通絡止痛;茯苓、白朮健脾滲溼;杜仲、桑寄生、續斷補腎壯腰。

  北方多見,冬季多見,寒冷和陰雨天加重,有明顯受寒受潮史。配合中藥薰洗、中藥離子透入、TDP、拔罐效果應更佳。

  2、溼熱證

  腰部疼痛,重著而熱,暑溼陰雨天氣症狀加重,活動後或可減輕,身體困重,小便短赤。苔黃膩,脈濡數或弦數。

  證機概要:溼熱壅遏,經氣不暢,筋脈失舒。

  治法:清熱利溼,舒筋止痛。

  代表方:四妙丸加減。本方有清利溼熱,舒筋通絡,強壯腰脊作用,適用於溼熱壅遏,經脈不舒,腰脊疼痛。

  常用藥:蒼朮、黃柏、薏苡仁清利下焦溼熱;木瓜、絡石藤舒筋通絡止痛;川牛膝通利筋脈,引藥下行,兼能強壯腰脊。

  不多見。不過隨著生活水平提高,飲食油膩,溼蘊生熱而滯於腰府,造成經脈不暢而生腰痛。佛山中醫院“黃水”應為啟發。

  3、氣滯血瘀

  腰痛如刺,痛有定處,痛處拒按,日輕夜重,輕者俯仰不便,重則不能轉側。舌質暗紫,或有瘀斑,脈澀。部分病人有跌僕閃挫病史。

  證機概要:瘀血阻滯,經脈痺阻,不通則痛。

  治法: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代表方:身痛逐瘀湯加減。本方有活血通絡止痛作用,適用於腰部外傷,瘀血阻脈,腰痛如刺。

  常用藥:當歸、川芎、桃仁、紅花活血祛瘀,疏通經脈;香附、沒藥、五靈脂、地龍行氣活血,通絡止痛,祛瘀消腫;牛膝活血化瘀,引藥下行,並能強壯腰脊。

  勞作因素佔主導,大多數患者由於屬此證。各種治療方法均適用此證,多應用活血化瘀藥,我院“消腫止痛丹”適用。

  4、肝腎不足

  腰部隱隱作痛,痠軟無力,纏綿不愈。舌質淡,脈弦細。

  證機概要:腎虛不足,不能濡養腰脊。

  治法:滋補腎臟,濡養筋脈。

  代表方:左歸丸、右歸丸加減。本方有滋補腎臟,強壯腰脊作用。

  常用藥:熟地黃、枸杞子、山萸肉、山藥、龜板膠以滋補腎陰;肉桂、附子、鹿角膠、杜仲、菟絲子溫補腎陽。

  多有虛證表現。我院“骨寧丸”適用。

  治療:

  鍼灸:以足太陽膀胱經腧穴為主。如委中、腎俞、大腸俞、腰陽關、大

  鍾、腰痛穴、阿是穴等。寒溼腰痛加灸大椎溫陽散寒;瘀血腰痛加膈俞活血化瘀;腎虛腰痛加灸命門益腎壯腰。

  推拿:操作:(1)俯臥放鬆。首先放鬆腰部肌肉,促使腰部血液迴圈。袞、揉、膊運法等於腰及患下肢往返施術,以腰部治療為主。

  (2)解痙止痛,提高疼痛閾值。點、按或彈撥法於穴位上施術,“得氣”為度。

  (3)擴大椎間孔,調整後關節,解除突出物與神經根之間的位置。做腰椎斜扳法及其它扳法,左右各一次(先患側後健側)

  (4)拉寬腰椎間隙,降低椎間盤內壓力,做腰椎拔伸法(人工或機械牽引),做抖拉法或腰椎拔伸法、拔腿壓腰法。

  (5)促使腰神經根功能恢復,用袞、揉、捏拿、擦法等,促進腰及下肢部血運,使受損神經根功能得以恢復。

  牽引:主要採用骨盆牽引法,適用於初次發作或反覆發作的急性期患者以及重症患者。患者仰臥於牽引床上,腰髂部縛好牽引帶後,每側用10kg重量作牽引,每次牽引時間30~60分鐘,每日1~2次,7~10天為1療程。

  臨證備要:

  1、善用活血化瘀藥物。活血化瘀藥可用於腰痛的不同證型,但疾病不同的階段,所選取的藥物和用量應有別。初發急性期,常選用小劑量的當歸、川芎,養血和血,溫通經脈;病情相對緩解期,可加重活血化瘀藥物的劑量與作用;腰痛日久,屢次復發者,可活血化瘀配合搜風通絡的藥物,如桃仁、紅花、三七、莪術、虻蟲、水蛭、蜂房、全蠍、蜈蚣等。

  2、臨證強調綜合治療。根據病情選用鍼灸、推拿、牽引、封閉、拔罐、理療、穴位注射、中藥薰洗、中藥離子透入等方法,有助於疾病的治療與康復。可配合內服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作用的中藥及中成藥,靜滴七葉、甘露醇、地塞米松等緩解神經水腫藥物,還可配合膏藥等外用藥物。

  3、總的治療順序是放鬆周圍肌肉及組織,應用主要治療手段,最後再放鬆周圍肌肉及組織。主要的治療手段包括鍼灸、推拿、牽引、穴注。其它如理療、中藥薰洗、中藥離子透入、拔罐可作為放鬆手段。

  預防調護:

  治療期間患者要臥硬板床休息,一般經嚴格的臥床休息3周後症狀可基

  本緩解。。

  經治療臨床治癒後,1~3月內勿大幅度彎腰動作,以防誘發本病。

  減少腰部負重,少做重體力活,避免勞欲太過。

  冬季注意腰部保暖,勿受寒以防誘發本病;暑季溼熱鬱蒸時,亦應避免

  夜宿室外,貪冷喜涼。

  避免坐臥溼地,涉水冒雨或身汗出後即應換衣擦身。

  加用腰圍固護,避免腰部損傷

  進行腰部鍛鍊,練功療法。常用的方法有飛燕式、拱橋式,或站立位作

  腰部前屈、後伸、側彎及在雙槓上懸吊前後擺腿練習等。

  積極參加游泳、太極拳等體育運動,或進行腰部自我按摩,有助於腰椎

  間盤突出症的康復。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