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由梅毒螺旋體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性疾病,當螺旋體進入人體後,迅速播散至全身各器官,產生各種症狀與體徵,也可呈潛伏狀態,還可通過胎盤傳給下一代,故危害極大。
病因:
病原體為梅毒螺旋體。1905年由Schaudinn與Hoffmann發現,約8-10mm長,有6-12個螺旋,因其透明不易染色,具有折光力,不能在普通顯微鏡下檢出,故又稱蒼白螺旋體,系一厭氧寄生菌,在人體內可長久生存繁殖,而在體外不易生存,煮沸、乾燥一般消毒劑(肥皂、石碳酸、酒精等)易將其殺死,在41-42℃1到3小時也可殺死,但在低溫(-78℃)下可存活數年。目前梅毒螺旋體不能培養,可接種於免子睪丸內以便菌株儲存及傳代,供實驗室用。
傳染途徑:
多數通過性交直接接觸傳染,梅素螺旋體通過破損的面板或粘膜感染,少數通過接吻、哺乳、輸血、毛巾等受染。患梅毒的孕婦可通過胎盤傳給胎兒。
梅毒的免疫性:
一般認為梅素無先天免疫,後天免疫也很弱,故不能防止第二次再感染,梅毒患者血清中能產生對梅毒螺旋體的抗體,但至目前為止,尚不能施行被動免疫,梅毒如已完全治癒,若再感染仍可發病,人類對梅毒螺旋體產生細胞免疫與液體免疫應答,在體液免疫方面,螺旋體進入人體後,可產生很多抗體,最早出現IgM,其後為IgG及IgA,除最早期不能測出外,其餘都能測出,甚至終生存在。細胞免疫方面,在一期及早二期梅毒病人缺乏對螺旋體抗原的遲發超敏反應,至晚二期後才出現這種反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