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你給我開的這些藥有沒有副作用?”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其實很不好回答,許多患者即使聽了醫生的解釋依然半信半疑。
鑑於現在的藥品種類成千上萬,尤其是國外製藥巨頭的產品說明書經常是長達數頁,而中國患者的醫學常識不多,一拿起說明書就頭暈。由於懼怕藥物的副作用,部分患者乾脆自行減量,甚至停用。由此,導致一些對醫學一知半解的患者偏聽偏信一些“無任何毒副作用”的民間偏方,從而上當受騙或者耽誤了病情。
下面,我們用通俗的語言講一下藥物的“副作用”
一、什麼是藥物的副作用?
所謂副作用,其實就是正常劑量下,偏離治療目的的藥理作用。打個比方說:我明明只是想吃點止痛藥來治頭痛,結果頭是不痛了,卻出現了胃痛,甚至胃出血;吃了某些降壓藥,結果出現了咳嗽或陽痿之類的煩人事兒。
揮之不去,又棄之不捨;防不勝防,煩不勝煩!
二、如何科學理解藥物的副作用?
儘管中國早有“是藥三分毒”的民間諺語,但依然解不開許多患者心中的疙瘩,國人對“靈丹妙藥”和“祖傳祕方”的渴望和崇拜真可謂如滔滔江水綿延不絕。自古以來,上至帝王,下及百姓,皆如此!即使在科學飛躍發展的現代,依然難以杜絕。
所謂科學理解某一事物,無非只是要求客觀、公正。
如果我們把一種藥物視為一個人,就不難理解藥物的副作用了。事實上,藥物的物件恰恰就是人,而人的複雜性、多面性和多變性路人皆知。以下幾點應該屬於共識:
1、“沒有一個人只有優點、沒有缺點,任何一個偉人也不例外。”
這道理放在藥物身上,也同樣適用。所以,奉勸患者不要苛求醫生只開對你有治療作用的藥物,不開有任何副作用的藥物,因為是人就有缺點,凡藥都有副作用,只是多少而已。
我們再以帕金森藥物為例,王學廉教授介紹:左旋多巴類藥物(美多巴、多巴胺、金剛烷胺)作為帕金森病治療領域的基礎用藥,早期臨床運用效果很好。然而,服用左旋多巴類藥物3—5年後,“開關現象”或者“異動症”就會出現。若出現這些副作用,患者可以在公立醫院神經內外科醫師的指導下調整藥物型別及劑量,切勿自行換藥、加大藥量。若患者病情已經發展的很嚴重,如出現運動困難、行走無力等症狀時,那麼無論患者如何改變服藥方案,都是於事無補的。想要帕金森症狀得到最好的控制,需要進行腦深部電刺激治療。
2、“好人和壞人都是相對的,即使是惡棍,即使是英雄。”
某一種藥物可能對某些疾病的患者起到立竿見影的“神奇”功效,但對同樣疾病的其他患者可能功過各半,甚至過大於功。這種現象恰如生活在不同圈子裡的每一個人,你可能在朋友中是最講義氣的,但你在單位可能是最雞肋的。
以最常見的感冒藥為例,之所以市面上存在如此眾多的品種,就是因為有點人吃這種感冒藥很有效,但對另一些人可能一點效果都沒有。
3、“好和壞可以同時出現在同一個人(藥)身上,只要是一個人或一種藥!”
藥物和我們每日吃的食物一樣,既可能為我們提供營養,也會製造毒性和垃圾。因此,任何藥物,無論是片劑還是針劑,無論是內服還是外用,無論是名牌產品還是無名小輩,無論昂貴還是低廉,都肯定存在治療性的“好”作用和治療外的副作用。
醫生的最大職責其實是最大限度利用藥物好的一面,而將藥物壞的一面儘可能控制在患者可接受、醫生可控制的水平。
4、“好與壞,其實可以相互轉換,只要利用得好,只要你耐心!”
在我們的身邊,不乏有浪子回頭的成功事例,也有不少年少平庸,中年輝煌的個案。對待藥物,患者也需要這樣的世界觀。因此,不能因為某一種藥物出現了副作用,就斷定它不好,當然也不能因為某一種藥物解決了自己的病痛,就忽視它的害處。作為患者,首先應該相信醫生的專業知識,只要副作用在醫生已告知,自己可耐受的範圍,就應該耐心等待它的治療效果。最經典的例子就是魯迅筆下的鴉片,一些過去公認的毒品經過現代工藝的提煉、加工,已經廣泛用於治療各種疼痛、腹瀉等症狀和疾病。
三、“患者應如何理性對待藥物的副作用?”
首先,看病應該到正規醫院找正規醫生。不要輕信江湖遊醫和虛假廣告,更不能自行抓藥,自行更改、增減藥物的種類和劑量。
然後,相信醫生的專業知識和職業操守。儘管每一行都可能存在害群之馬,但絕大多數正規醫院的醫生還是希望能治好病人的。
其次,一旦出現藥物副作用,不要驚慌失措,更不要無端猜忌。可以首先自行檢查一下在用藥物的有效期、藥物的包裝和外形是否符合規定。然後細心閱讀、對照一下說明書中有關副作用的描述。如果發現自己的症狀在名單之列,說明你的副作用屬“意料之中”的不良反應。如果不在,最好儘快向主診醫生反映情況,醫生會常規啟動藥物副作用監測機制,並及時告知你下一步該怎麼做。
再次,如果副作用很明顯,並難以承受所造成的痛苦,建議立即停藥,並儘快向主診醫生反映。但如果副作用輕微,且在說明書羅列的名單之列,建議不要自作主張,隨性採取可能會影響醫生診療和觀察的行動!
最後,對待包括藥物在內的任何治療手段都應該擺正心態,既不能寄以過高的期望值,又不能草率對待醫生的處方。理智的做法是尊重醫生的勞動,認真聽取和遵循醫生包括飲食、生活方式調整、服藥時間、劑量等等在內的各種囑託,嚴格按照處方規定的要求按時足量使用藥物。
總之,藥物只是疾病治療的其中一種方式,藥物也和人一樣存在著好的和壞的多面性效應。治好疾病是醫患雙方共同的目標,醫生能做的只是全面評估和權衡某一種藥物對患者的可能獲益和可能危害,最大限度發揮藥物的治療性價值,同時規避不良反應的發生機率。而作為患者,理應擺正心態,並積極、耐心地配合醫生。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