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下積液顧名思義就是顱內硬腦膜下有液體積聚。多為頭部外傷撕裂腦蛛網膜,使蛛網膜下腔的腦脊液流到蛛網膜外硬腦膜下形成。由於蛛網膜下腔的腦脊液能夠吸收到血液,而硬腦膜下的液體不易吸收,便可能越積越多,進一步造成腦萎縮,而腦萎縮則給硬膜下積液的增加提供了條件。二者互相影響,可能導致病情緩慢加重。
腦脊液積聚在硬膜下形成硬膜下積液,好發於額、顳、頂等部位。顱腦外傷導致蛛網膜破裂是積液發生的主要原因,年齡越大、受傷越重的患者越容易發生。硬膜下積液可有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者積液可在傷後數小時內形成,多有臨床症狀,不易被漏診,可行穿刺放液、引流或開顱清除等手術治療。慢性積液又稱為硬腦膜下水瘤,積液常有被膜包裹,CT片上呈新月形低密度影。慢性硬膜下積液可發生在外傷後數天或數週內,臨床症狀不明顯,常常被漏診或誤診。
慢性硬膜下積液多見於老年人,並且外傷史常常被患者忽略。這是因為老年人大腦存在不同程度的萎縮,顱腔內有足夠的空隙,緩衝腦脊液溢位增加的壓力,患者沒有症狀。多數患者經醫生提醒,才回憶起曾經有過觸及頭部的跌倒、磕碰史。
如果沒有顱內壓增高的臨床症狀,硬膜下積液不需要處理,會慢慢吸收。也可複查顱腦CT,動態觀察積液量是否增加。當然,如果腦脊液溢位過多,患者有頭漲、頭痛的感覺,甚至出現抽搐或肢體力弱等表現,就需要處理了。所以,您可以到當地醫院的神經外科就診,大夫會根據您的具體情況提供是否需要進一步診治的意見。
嬰幼兒硬膜下積液治療的要害在於及時清除積液、促進殘存積液的吸收及防止積液再形成。隨著CT的普及,嬰幼兒硬膜下積液的診斷較為輕易,病死率也較以前大為降低,但仍需儘早採取正確的治療措施,以提高患兒的生存質量。用9號頭皮針前囟外角穿刺引流,因為此種方法療效佳、簡便易行,不需非凡器械,在手術室、處置室、病房均可施行。對反覆穿刺引流效果不佳的患者應儘早行手術治療,以利於患兒腦功能的恢復。對難治病例我們採用硬膜下腔-腹腔分流術和帶蒂大網膜硬膜下腔移植術。因為大網膜既可吸收積液,又增加腦組織的血液迴圈,而硬膜下腔-腹腔分流術能長時期引流積液,降低顱內壓,為腦膨起提供充分的時間和條件,以利於腦萎縮的恢復。硬膜下積液蛋白含量高者不適於分流手術。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