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來,巴西里約熱內盧奧運賽場熱鬧非凡,細心的觀眾朋友會發現在游泳和體操等專案上,美國游泳名將菲爾普斯等人的肩膀以及後背上有明顯的拔罐痕跡,同時在新聞短片中也看到了他們接受拔罐治療的過程。中國傳統的拔罐對於高強度訓練的運動員來說到底有什麼作用呢?又是通過什麼機制起作用的呢?
據文獻記載,拔罐療法在我國至少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大約在公元前六世紀,當時的醫生就已經採用這一方法為患者治病。拔罐療法在古代典籍中稱為“角法”,這是因為在遠古時代,醫生是使用動物的角作為吸拔工具的。以後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發展,拔罐的工具逐漸改進,到了隋唐時期開始用經過削制加工的竹罐來代替獸角。而到了宋金元時代,竹罐則已完全代替了獸角。拔罐療法的名稱,亦由“吸筒法”替換了“角法”,但此時的拔罐方式主要是水煮法(將罐投入熱水內煮15分鐘左右,用鑷子取出竹罐,倒幹罐內液體,迅速用涼毛巾緊捫罐口,立即將罐扣在應拔部位,即能吸附在面板上)。清代出現了陶土燒製成的陶罐,並正式提出了沿用至今的“火罐”一詞。此類拔罐法即目前主流使用的投火法。同時,一改以往以病灶區作為拔罐部位,採用吸拔穴位來提高治療效果。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人們的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更多的人開始關心養生保健,拔罐療法這種傳統、自然的物理療法再次受到大眾的喜愛。這種方法尤其受運動員歡迎,一是運動後拔拔罐子確實會很舒服,更重要的是這個治療過程沒有絲毫痛苦,完全是一種享受。那麼,拔罐對運動員的疲勞恢復甚至療傷是否有實際價值?有沒有科學依據呢?答案是肯定的。
對於競技運動員來說,高強度的訓練和比賽是家常便飯,不論哪種運動專案,訓練或比賽時必然會有骨骼肌的強力收縮,否則不可能完成高質量的動作。當肌肉處於緊張狀態時,穿行於肌肉中間的血管必然受到壓迫,管腔就會縮窄或暫時閉塞,區域性血液迴圈就會受阻,這種情況可能導致組織的暫時缺血。同時,肌肉的不斷運動會產生大量乳酸等代謝產物並滯留在肌肉內,從而使人體產生疲勞的感覺,嚴重時或剛剛開始恢復性訓練時還會產生痠痛的感覺,拔罐對這些情況有什麼幫助呢?
近年來,研究人員對拔罐等傳統治療方法進行了一些實驗研究,結果表明,治療時所產生的對體表的負壓刺激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區域性組織結構的特異性改變是拔罐具有一定治療作用的基礎。拔罐是通過利用酒精在罐內瞬間燃燒,將罐內的空氣燃盡,使罐內形成負壓狀態從而可以吸附在體表(通常是肌肉豐厚的部位),這會產生兩種作用:第一,柔軟的肌肉會被強大的負壓吸進罐內(罐越大肌肉被吸進的越多),這樣可以使這個部位的肌肉纖維得到拉伸(這種拉伸完全在安全範圍內,絕不會造成肌肉的拉傷),從而使肌肉得到放鬆,疲勞得到緩解;第二,強大的負壓吸引可以使周邊組織中的血液快速流向拔罐中心,增加拔罐部位的血液灌流量,而且這種灌注量的增加是由醫生“精確制導”的,血液只流向拔罐的區域,只供應最需要的地方,血液的大量增加可以提供更多營養物質和氧氣到肌肉細胞,改善區域性組織的營養狀態,拔罐結束後,聚集的血液又迅速擴散,經靜脈流回肺臟、心臟並將肌肉中積存的乳酸等運動代謝廢物帶走,這個過程促進了區域性的血液迴圈,加速了新陳代謝,對於組織的修復當然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拔罐能促進運動疲勞恢復甚至治療軟組織損傷就順理成章了。研究還表明,拔罐還能夠增加機體痛閾,使人體的耐痛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這樣就使得有些小傷小病的運動員在比賽時減輕運動所帶來的不適。以上這些方面都有可能使運動員的身體狀態調整的更好,這對他們的訓練和比賽當然是有益無害的。
既然拔罐有這麼多好處,是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拔罐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臨床上有出血傾向疾病、浮腫、面板破損潰爛等的患者朋友是不適合拔罐的,過於消瘦的朋友恐怕也沒有福分享受拔罐,因為肌肉過薄會導致罐體無法吸附。另外,大血管分佈處及疤痕處等部位也不適合拔罐。
那麼拔罐是時間越長越好嗎?注意:絕不是!我們經常看到有些患者朋友拔罐的地方起了很多水泡,他們竟然說這是拔出了“溼邪”,好像還很享受,必須指出,這種認識是個誤區——實際上這是拔罐時間過長所造成的表皮與真皮分離,是不值得提倡的,尤其是夏季,一旦水泡破潰,則很容易造成感染。
另外,我們看到的拔罐紫色印記又是怎麼回事呢?有紫印就是好事嗎?這也是的認識誤區。我們需要知道拔罐的紫印是如何出現的:前面提到,拔罐時的負壓吸引會導致血液灌注量快速增加,這必然導致該區域的血管迅速被動擴張,這種擴張的血管多是細小的毛細血管,在年紀比較大的人或者是缺少運動的人,體表毛細血管的脆性有可能增加了,這樣當血液快速灌注進來的時候會造成一部分毛細血管破裂從而導致皮下出血,這就是紫印形成的真相。所以有沒有紫印應該順其自然,出現了也沒關係,但不必追求一定要出現紫印。這種印記一般一週左右會自動消退,
此外,拔罐時室內須注意保持溫暖以免受涼感冒,拔罐時囑咐患者不要移動體位,以免罐體脫落。拔罐時還要隨時觀察患者情況,如遇疼痛或不適,應立即調整負壓或起罐重新吸附。所以,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儘量去醫院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才能既安全又有效地達到治療之目的。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