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觀念是如何形成的呢?或許最早可以追溯到醫學鼻祖希臘名醫希波克拉底,正是他早在公元前400年就發明了“關節炎”這個沿用至今的名詞,同時他在書中寫到關節炎與天氣有關。如今,在美國近60%的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仍然覺得他們的病情好壞與天氣變化有關;許多人甚至宣稱他們可以由此預報天氣。
既然說到希波克拉底,請別忘了,對於關節炎,他可還有一套精闢論述:關節炎是由暴飲暴食所致,體內的毒素會惡化病情,所以需要將其排出體外。如果你問現在的醫生,他們大約都會堅持認為天氣對關節炎壓根沒有影響,或者影響甚微。
對於關節炎的病情是否與天氣有關,醫學界一直存在分歧。多年的研究儘管結果不少,但是大多混亂不堪、矛盾重重。有的說有關,有的則反駁說無關。一些研究認為空氣潮溼或氣壓升高時,疼痛症狀會有所加重。另一些則發現情況正好相反。一些研究認為天氣變化只在短時間內影響關節炎的疼痛症狀,另一些則發現這種作用會持續數天。總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但大多數研究發現,兩者間其實並無聯絡。一組研究人員對18名關節炎患者隨訪了15個月,結果發現患者每天的主觀疼痛感和當地的天氣預報沒有關聯。另一組隨訪了75名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在75天的隨訪期內,對他們的日記和當地的天氣情況進行了比較,結果發現冷天、陰天和高氣壓後的幾天,這些患者自己報告的疼痛感覺最為明顯。但總體說來,這種作用並沒有統計學顯著性意義。
大多數科學家推斷,之所以出現這一說法,大概也是出於人類本能的無中生有。當碰到一些偶然事件時,我們總是希望能找到一些所謂“規律”的東西予以解釋。如果你的關節時不時地出現疼痛,你必然希望能找到原因,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你極有可能會以外部事件作為突破口,何況千百年來人們都在孜孜不倦地找尋答案。
但是有些人並不買賬。另外一種極大的可能性是,天氣變化隻影響與炎症反應有關的關節炎,如類風溼性關節炎;而大多數研究之所以沒有找到關聯,是因為它們將各種型別混為一談。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的一大病理特點是關節中滑液量的增加,所以我們或許不難理解天氣轉冷和氣壓變化會有所影響。
2002年發表在《風溼病學》雜誌上的一項大型研究顯示: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和骨關節炎患者相比,前者在冷天、高氣壓和潮溼的環境中,疼痛的感覺更為明顯。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