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手術治療原發性三叉神經痛是神經外科有史以來成功治癒的疾病之一。早在90年前,半月神經節和半月神經節後三叉神經切斷術已經在醫療中出現,遠早於1942年使用苯妥英和1963年使用卡馬西平治療三叉神經痛。
三叉神經系統的經皮入路由Hartel普及,他在1914年詳細描述了用外部標記穿刺的技術。1932年Kirschner描述了經皮神經節熱凝的方法。在1965年Sweet介紹了包括區域性間斷麻醉和可控的高周波損毀術。1981年Hakanson發現經皮甘油神經根破壞術可以治療TN。1983年Mullan和Lichtor發明了球囊壓迫三叉神經節的方法。
放射治療是1951年Lars Leksell最初發明的方法,經過20年的積累和沉澱,伽瑪刀放射治療成為目前治療TN常用的方法。除了以上開放式、經皮或放射治療的技術,在1934年Dandy首次發現臨近動脈壓迫三叉神經根導致三叉神經痛後,顯微血管減壓逐步發展。第一次減壓責任血管是Gardner在1959年完成的,但是真正改進手術方法的是1967年的Jannetta在顯微鏡下完成顯微血管減壓術。
三叉神經痛的診斷
診斷典型的三叉神經痛根據臨床表現,表現為:
侷限於一側面部
在三叉神經支配範圍內
突發的電擊樣疼痛,在發作間期內無痛。至少是在疾病早期如此
疼痛可以自發,但更多的是受到刺激後觸發
沒有感覺障礙,角膜反射正常,沒有其他顱神經症狀
抗驚厥藥物有效,至少是早期有效
一段時間後疼痛變得更頻繁,間歇期更短,有一種痠痛或燒灼感,有時出現血管擴張現象,使得神經痛不那麼典型。
TN在排除其他特殊原因後可以診斷為原發三叉神經痛,排除診斷需要合適的方法,尤其是標準MRI。
神經血管壓迫可以通過恰當的MRI序列證實,下面的三項尤其有用:
3D-T2-高分辨序列可以提供橋小腦角池內清晰的神經和血管結構,但是不能從神經上分辨出血管
3D-TOF(時間飛躍)-angio序列可以分辨出血管,尤其是流速較快的血管,如動脈。
3D-T1-造影序列可以很好顯示注藥的血管,靜脈和動脈一樣顯影。
上述三種序列必須進行。
手術指徵
結論
一般認為,外科手術是在抗驚厥藥物無效或藥物治療不能耐受的選擇,藥物不能耐受包括無力和睏倦。
顯微血管減壓是針對病因和傳統的治療方法,應作為一般情況良好病人的首選外科手段。MVD可以治癒75%的由於血管壓迫的三叉神經痛,90%的術前MRI確定的血管壓迫,而且多數病人無不良反應。藉助於新型MRI可以證實血管壓迫和神經根變形,雖然有時並不可靠。乙狀竇後幕時,停止手術可保護聽力。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