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接受口腔健康資訊要想到科學證據是否充分?
21世紀是資訊時代,網路時代,又是預防時代,人人享有衛生保健時代,人人健康時代。如今,各種有關健康的資訊,通過各種資訊渠道,每時每刻都在不斷地傳送到你的眼睛裡和耳朵裡,看得到也聽得到,甚至讓你親自去體驗和嘗試,真讓你眼花繚亂,無所是從,或者猶豫不決或者上當受騙。
所講的聽起來都好像有道理,有理由,甚至也有證據。這些證據常常是張三用了×××,李四用了×××,常常是用個別人的經驗或事例來證明它的效果,然而,這樣的健康資訊是否可靠,可信呢?只能用科學證據是否充分來說明問題。
今天,我首先要講的是口腔健康的新概念。什麼叫健康?什麼叫口腔健康?口腔健康與全身健康有什麼關係?與一個人一生中的生命質量有多大關係?怎樣才能做到在一生中不斷維護自己的口腔健康,主要靠自己,還是主要靠醫生?採用哪些方法是安全有效,而價錢又是可以負擔得起的?這些方法的科學證據有多少?
科學證據與自身的經驗有什麼不一樣?應該相信什麼?不相信什麼?相信了是否要長期堅持,才能見效?自我口腔保健的目的在於保持自己的口腔健康。口腔健康了,全身才能健康才能施展你的才華,實現你人生的願望與目標,享受人生的樂趣。
莊子“天下篇”裡有句話:判天地之美,析萬物之理。用於生命健康裡,可以改說成“判機體之美,析生命之理”,用於口腔健康,則可改說成是“判口腔之美,析護呵之理”。口腔健康了,真是美不勝收,要達到口腔健康之美,就要懂得護呵之理,護呵之法,護呵之行,才能有護呵之果。
關於口腔健康,有幾個傳統的誤區,也有一些誤導,還有更多的就是需要正確理解,適度掌握。
(1)關於口腔健康的幾個誤區:
①“人老掉牙是自然現象”這是第一個誤區。老百姓有句口頭語叫“老掉牙”是不是人老了,牙齒一定會掉呢?從經驗講,幾千年來似乎是這樣,老人一笑,首先看到嘴裡沒牙了,叫做“沒牙老”。難怪唐宋時代的大詩人的詩裡,關於牙齒有很多說法,比如“暮齒”,意味著晚年,白居易有首“漸老”的詩裡,說:今朝復明日,不覺年齒暮”。
韓愈在“贈劉師服”的詩裡說“我今牙豁落者多,所存十餘皆兀臬”宋朝陸游大詩人。雖然是長壽老人,活到85歲,但是齲齒,牙周病都很嚴重,幾乎困擾了他的一生,要不,他怎麼會寫了150多首與口腔疾病有關的詩呢!其中有一首關於“齲齒”的詩裡,有這麼幾句話:“人生天地間,本非金石堅。況復歷歲久,蠹壞無復全”。
在他們的詩裡,有許多關於齲齒和牙周病的用詞,比如齒搖,齒疏,齒落,齒豁,齒寒,齒根浮等等。
當時由於對口腔疾病的無奈,所以就形成了“人老了必然掉牙”的傳統觀念。其實現代的科學已經證明,人老了,牙齒非但不會掉,而且還能擁有一口完好的真牙。而如果不注意口腔健康,存在著大量的有害於口腔健康的危險因素的話,即使人年青,也可能會掉牙,甚至變成年輕的“沒牙老”,記得二戰期間,美國徵兵,在首批200萬新兵的合格標準中,只要有6對上下能對得上的牙齒,門牙3對,後槽牙3對,就可以應徵入伍,即使這個最低的條件,那200萬兵源中,還有1/5,也就是40萬人達不到這個要求。
而在現代的發達國家,有的人到30歲之前,口裡還沒有一顆齲齒,有不少的國家50-80%的學齡前兒童無齲齒髮生。老年人保留真牙的越來越多。最近幾十年來,由於口腔疾病,尤其是齲齒已有了大幅度的下降,早在1994年世界衛生日期間,在世界衛生組織的檔案是已經指出,預防齲病和牙周病不僅在理論上是可能的,而且實際上是可行的。也就是說是可以辦得到的。所以人老未必就掉牙。關鍵在於自己的護呵。健康投資,要從小做起,從我做起。關鍵是三句話:講究口腔衛生,適量用氟和養成有益於口腔健康的飲食習慣。
②“乳牙反正早晚要替換,有齲可以不治。”這是第二個誤區,關鍵在家長的認識。乳牙要伴隨孩子6-10年之久,由於鈣化程度較差,很容易得齲齒,因此我國兒童乳牙的患齲率很高,100個孩子中有77個有齲齒,平均每個兒童有4顆以上齲齒,乳牙壞的多,過早缺失的也多,這樣,勢必造成整個口腔生長髮育的紊亂。
首先乳牙有病不治,病情會逐漸加重,由於慢性或急性疼痛會妨礙兒童進食,影響營養攝取,而且,牙齒咀嚼功能不全也會影響頜面部正常發育。乳牙對恆牙的萌出起到導向作用,必須保持到正常脫落的年齡,恆牙才能正常萌出,如果過早脫落,鄰牙傾斜,恆牙萌出沒有足夠空間,會造成排列不齊。正常健康的乳牙,由於咀嚼功能能正常發揮,可以促進人類的大腦發育,以及頜面部骨骼,肌肉的健康發育,對全身健康起到促進作用,因此。一定要保護好乳牙,乳牙有病也一要及時治療,越早治越好,才能為一生的口腔健康與全身健康打好基礎。
③“牙石有保護牙的作用,去了,牙就鬆了”這是第三個誤區。牙石是什麼?牙石不是人體內的正常組織,可以說是外來戶。牙石是口腔裡的一種硬質汙垢,就象熱水壺裡的水垢,水鏽一樣,也可以說是鈣化了牙菌斑,有80-90%的礦物質主要以磷灰石的形式存在。口腔衛生差的人,或者唾液鹼性程度高的人容易沉積牙石,而且越積越多、越厚。
從表面上看,好像可以幫助起到固定牙齒的作用。這是一種錯覺。實際上,它能刺激牙齦充血,發炎,引起牙齦炎,甚至牙周炎並能導致牙齦萎縮,牙根外露,如果牙齦沉積在齦下,危害更大,刺激牙齦出血,化膿,使牙周病惡化,牙石一般很堅硬。刷牙不能去除,除了由口腔專業人員洗牙,去除之外,自己無能為力。
如果十幾年,或幾十年從沒洗過牙,它已經使得牙齦紅腫,發炎,萎縮,牙根外露了。第一次去除之後,當然會感到牙縫大了,牙根外露,牙齦萎縮了。這是多年不洗牙造成的後果,而不是洗牙的後果,如果及時洗牙,就不會有這種情況出現。所以定期洗牙很有必要。
④“牙齦出血要停止刷牙,等好了再刷”這是又一個誤區,牙齦出血了,表明有牙齦炎,當然要去看牙醫,但是刷牙不能停止,可以改用軟毛牙刷,更加仔細認真地刷牙,去除牙菌斑,按摩牙齦。當然這時如果用中草藥牙膏刷牙,或者用一些藥物含漱液漱口,可以使牙齦炎早日康復。
(2)除了上述幾個誤區之外,還有一些誤導:
①例如說“含氟牙膏是雙韌劍”,意思是說“既有益,又有害”。這種說法是沒有科學證據的,在前年有家報紙還有過錯誤的報導說某個國家買含氟牙膏要憑醫生的處方。為了澄清這一事實真相,我們的專家曾親自與那個國家的牙醫學會主席瞭解,並且與國際牙科聯盟,世界衛生組織聯絡,證實,那是一件錯誤的報導,推薦使用含氟牙膏是許多國際組織和專家們的一致立場。因此,當時全國牙防組與中華口腔醫學會聯合在網上釋出資訊,申明應用含氟牙膏防齲安全有效。為什麼國內外的專業機構和大多數專家們推薦用含氟牙膏作為一項公共衛生措施來防齲呢?
因為半個世紀以來,尤其是最近30多年來,許多發達國家和一些發展中國家,齲齒出現了大幅度下降,究其原因。除了飲水氟化之外,第二個大原因就是應用了含氟牙膏的結果,除了這個基本事實之外,那就是大量的科學研究提供了充分的科學證據。英國有個世界著名的口腔公共衛生教授Sheiham,對大量的科學文獻作了系統的評價之後,得出的結論,證明使用含氟牙膏是安全有效的。當然也有一些需掌握分寸的地方,比如3歲以下兒童不推薦使用,因為孩子太小,自控能力差,容易發生誤吞,長期使用不安全。3歲以上兒童要在家長與幼兒園老師的監督指導下使用,每次用“黃豆粒”大小的膏體即可。
②牙膏要交替使用,長期用一種牙膏有抗藥性
這種說法沒有充分的科學證據。一般來說,牙膏的選擇應根據一個人的口腔健康狀況來考慮,對兒童來說,最容易患齲,因此含氟牙膏應該是首選,不論是含氟化鈉,還是按單氟磷酸鈉或者是二者兼而有之,都可以。並且應該長期使用,才有防齲功效。另外,牙周健康狀況較差經常容易有牙齦出血患牙齦炎的人應該首選中藥牙膏,或者有預防齦炎作用的藥物牙膏。
但是市場上銷售的藥物牙膏,大多是口腔保健用品,並不是藥物,沒有治療功效。因此,有了牙病,首先應該去看醫生,接受適當治療,並在醫生指導下選用牙膏。
還有許多口腔保健知識問題也是要用科學證據來回答的,例如:科學的用糖原則是什麼?假牙和真牙究竟哪個好?漱口是否可以代替刷牙?用牙籤剔牙是否會使牙縫變寬,牙齒鬆動?洗牙是否一定要半年或一年1次?嚼無糖口香糖真的有防齲功效嗎?窩溝封閉防齲在兒童的哪個時期,對哪些牙最重要?用牙刷刷牙是否一定能把牙刷乾淨?手動牙刷比電動牙刷哪個更有效?口腔健康主要靠自己還是主要靠醫生?
上面講了幾個誤區,誤導,以及需要用科學證據來回答的一些問題。這些問題都與口腔健康有著密切的聯絡。
2、口腔健康的新概念新在哪裡呢?
“牙好,胃口好,吃嘛嘛香!”說的是一個人牙好,有口福,因為牙的功能好,什麼都能吃,是一種享受和心理滿足。然而是人生的一個階段是這樣,還是一生一世都是這樣?有沒有危險因素,不良習慣存在?有沒有有效的保健措施來維持這種狀態?有了口福是不是就說明口腔健康了?
一般人對健康的認識是沒病就是健康,指的是一個人的一種狀態,能持續多久,沒說,不清楚。有人說身體強壯或抗病力強,不容易得病就是健康。也有人說健康是一種做事的狀態。能夠以自己的最大能力去完成事情就是健康。
有個外國專家說,健康可以從反而來理解,指沒有病,在功能上能應付每天的活動,或者是一種正面說法,指人體的結實程度,康樂狀態。世界衛生組織在1946年的憲章裡就提出“健康是一個人身體,精神與社會幸福的一種完好狀態。不只是沒有病或不虛弱。”這無疑是一種比較完整的概念,可是也有人批評說這個健康概念太理想化,不容易實現,不現實。
當代對口腔健康概念的新認識,1984年世界衛生組織又提出健康是一個人或一組人能力程度的反應。一方面是實現渴望,滿足需要的程度,另一方面是改變或適應環境的程度,因此可以把健康看作為每日生命的一種資源,而不是生活的目標,它是一種積極的概念,強調健康是社會和個人的資源,還有身體的能力(耐受力與包容力)。
早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世界衛生組織就提出了具體的人體健康的10大標準:
①精力充沛,從容不迫擔負日常生活,繁重工作而不感到緊張、勞累
②處事樂觀,態度積極,樂於承擔責任,事無大小,不挑剔
③善於休息,睡眠好
④應變力強,能適應外界各種環境變化
⑤能抵抗一般疾病如感冒,傳染病
⑥體重適當,身體勻稱。站立時,頭、肩、臀位置協調
⑦眼睛明亮,反應敏捷,眼瞼不發炎
⑧牙齒清潔,無齲齒,無疼痛,牙齦顏色正常,無出血現象
⑨頭髮有光澤,無頭屑
⑩肌肉豐滿,面板有彈性
1999年WHO又提出健康標準
身體健康(5快)
①吃得快
②走得快
③睡得快
④說得快
⑤便得快
心理健康(3好)
①個性好:心地善良
②處世能力好:自控能力,適應變化
③人際關係好:助人為樂
關於口腔健康的概念按照WHO1946年的健康定義,把口腔健康規定為擁有一付完全健康的牙列(有32顆正常的牙齒,沒有牙周或其他軟組織病損)。從而導致一種身體、精神與社會幸福的狀態,但這顯然是不實際,不現實,不能達到的。一種比較切合實際的定義是:擁有一付比較舒適、功能良好的牙列,允許個人不斷髮揮其社會作用。比較切合實際,容易做得到的,還是上面說的那5句話。
(1)牙齒清潔:人類口腔是微生物的天堂是人體四大菌庫之一。
病從口入,在這樣的環境中,牙齒能保持清潔嗎?
首先要有一個清潔的口腔環境。
唾液的功能,大部分是保護性的。
①首先起到潤滑劑的作用,覆蓋食物,口腔軟硬組織;
②對機械性,熱與化學性損傷起到保護作用,幫助潤滑氣流,說話與吞嚥。
③是各種離子的貯存庫,離子的飽和溶液促進牙齒再礦化;
④緩衝作用:幫助中和牙菌斑的酸度(pH),減少牙脫礦的時間;
⑤清潔作用:清潔食物,幫助吞嚥;
⑥抗菌作用:有特異的,非特異的抗菌機制,幫助控制口腔微生物。
此外,還有許多其他功能,維持口腔生態平衡,凝集作用,幫助軟組織修復等等。
口腔粘膜有屏障免疫功能有物理性屏障作用,阻止異物,微生物入侵,有免疫細胞屏障,有吞噬作用,還有免疫球蛋白屏障,引起免疫反應。
這些功能可以幫助維持一個清潔的口腔環境,這是大家平時不太容易想到的。
還有一個看不見的微觀世界,那就是人類的口腔是一個微生物的天堂。公元前13世紀,我國的殷墟甲骨文,就有齲齒的記載。齲為齒中有蟲形,即蟲牙之說的起源。不論是古埃及、印度、希臘、羅馬,還是古索馬利亞,美洲印第安,還是歐洲幾乎每一個人類文明都有過蟲牙學說,有3000多年的蟲牙理論,一直到17世紀荷蘭海牙南部一個小鎮,有一個叫列文虎克的人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顯微鏡,他從人的牙垢中,唾液中發現了大量的細菌,當時他稱之為“小動物”,說“每個人的口腔裡生活著比荷蘭全國人口還要多的小動物”。
當時正是蟲牙學說盛行時期,英國皇家學會送牙蟲讓他檢驗,結果發現原來的所謂蛆(蛀蟲)是滋擾的乳酪。在我小時候,也就是解放前在南方的無錫城裡,曾經常聽到走街串巷的遊醫嘴裡喊著“捉牙蟲,捉牙蟲”。這又與解放前反映北京天橋市場的一幅“捉牙蟲”的畫相對應,說明了在我國南北方的民間都有蟲牙,蛀牙的說法。即齲齒是由牙蟲蛀壞引起的。記得60年代我在農村醫療隊時,曾有一個農民讓我看所謂的牙蟲,原來是“韭菜籽”。
當然一直到19世紀,美國有個牙科學家叫米勒的,提出了齲齒的化學細菌學說,也就是口腔裡的細菌,利用可發酵的碳水物產生酸,齲齒是由酸侵蝕引起的,從此之後,對齲齒的發生才有了科學的解釋,提供了科學的依據。
人類的口腔有300多種細菌,除了細菌之外,還有原蟲,病毒,真菌,酵母菌,支原體取1ml唾液。有108=10億個細菌,取1克牙菌斑(溼重)有5×1011=5千億個細菌。有的暫居菌,有的是常居菌。從剛出生了4個小時一直到臨終,細菌終生伴隨宿主。為什麼呢?因為人的口腔解剖結構複雜,環境條件適宜,如溫度,溼度,營養,各種氧張力環境,適合於各種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和定居。
在這樣一種複雜的微生物環境中要保持細菌與宿主之間的動力平衡狀態,對宿主的健康是很重要的。
口腔衛生差的人,牙面上粘附著很多牙菌斑,它是一層肉眼看不見的帶有大量細菌粘附牙表面的一層薄膜,一般在刷牙之後,舊的牙菌斑去除了,新的牙菌斑又很快在幾小時開始形成,8小時之後就呈現出複雜的菌叢。牙菌斑是引起齲病與牙周病的罪魁禍首。
加上每次進食之後殘留在牙縫裡的食物殘渣,軟垢,都需要及時清除,還有鈣化的牙菌斑變成了牙石,單靠刷牙已無法去除,只有通過醫生潔牙才能去除。因此,牙齒清潔就需要通過自我口腔保健不斷地清除牙菌斑,軟垢與食物殘渣,還需要定期找口腔醫生潔牙,去除牙石。才能使牙保持清潔。
(2)無齲齒
一口好牙有28或32顆牙齒,每顆牙後有5個牙面,前牙有4個牙面,總共就有128個牙面或者是148個牙面。無齲齒,除了每個牙面不應有齲洞之外,還應該包括沒有形成齲洞但已經脫礦的早期齲在內,更進一步講,還應該沒有引起齲齒的危險因素存在。比如,吃糖和甜食的次數應適當控制,每人每天的攝糖量應在30克以下,每天吃糖與甜食的次數少於3次,並且應該與正餐同時吃,避免兩餐之間食用,吃糖之後最好漱口或刷牙,目的是為了減少酸的產生和縮短酸對牙侵蝕的時間,還有就是適量用氟,使口腔保持一個低氟環境。
前面已經提到,20世紀30年代發現了氟化物有防齲作用,二戰期間美國徵兵又遇到了失牙多的難題,因此,1945年,二戰之後,迅速開展了飲水氟化防齲的試點取得了成功,當今世界上約有40個國家或地區開展了飲水氟化,如香港、新加坡、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等,世界上約有2億1千萬人每天飲用,經過50多年的實踐檢驗,已有充分的科學證據證明飲水氟化是一種安全、有效、經濟和可行的防齲措施。
除了飲水氟化之外,世界上還有20多個國家採用食鹽氟化防齲。牛奶氟化防齲的社會實踐與研究已有了20多年的經驗,這些防齲措施都已得到了世界衛生組織的肯定和推薦。
採用窩溝封閉的方法預防兒童?面齲的發生,已經有了40年的歷史,最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科學證據,得出的結論是:窩溝封閉,防齲是有效果的,正因為如此,由於氟化物的廣泛使用,口腔衛生狀況的改變,以及有益於口腔健康的飲食習慣的養成,加上窩溝封閉等其他一些保護性措施。在許多發達國家出現了齲病的大幅度下降,無齲兒童越來越多,並正向成年人群擴充套件。因此,無齲齒髮生是有可能的。
在人類公共衛生髮展史上,有4大革命性事件:那就是飲水淨化。牛奶消毒,免疫注射,以及公共飲水氟化。
所以齲齒的大幅度下降與飲水氟化,含氟牙膏的廣泛使用有著直接的關係。在發達國家,含氟牙膏佔市場90%以上,我們國家某些地區的調查,只佔60%左右。而齲齒在有些省市,尤其是一些農村地區,出現了上升的趨勢。這是一個訊號,如果不注意預防,不注意控制或減少生活環境中存在的哪些危險因素,可能會變得嚴重起來。不少人已經感覺到了,現在治一顆牙,鑲一顆牙可貴了。所以,還是天天護牙,自我保健,最便宜,也最省時間,最少受痛苦。
(3)無疼痛 大家首先想到的是牙疼,而最疼痛難忍的,要死要活要人命的是急性牙髓炎,也就是老百姓說的牙神經發炎了。還有一種疼痛雖然不多見,但也是疼起來要人命的,那就是三叉神經疼,除了這些以外,還有各式各樣的與牙和口腔有關的疼痛,比如說口腔粘膜潰瘍,有不少人,一年之中經常不斷的犯病,疼起來就吃不好東西,甚至影響到工作和生活,還有一種關節疼,彈響,與下巴,張口,咬東西有關,還有一些經常有的慢性疼痛。
如牙齦紅腫出血,伴有輕度疼痛與不適,還有咬?引起的慢性創傷一咬東西就疼,還有牙齒過敏,遇冷熱,酸甜就疼一次,還有咬傷,外傷,還有現在在青少年裡出現的一種牙齒過敏,我們叫做牙侵蝕症,就是現在的青少年大量飲用酸性飲料,使牙齒表面的釉質脫礦而引起過敏的,過去,這種情況只是制酸車間工人的一種職業病,在國外,有些流行病學的調查,90年代初在瑞士的調查,青年人有12%,中年人有10%有牙侵蝕症,其中8%的青年人,13%成年人較嚴重,咬合面嚴重受損的有30%與43%。英國有一份調查14歲少年,有31%,8%的咬合面或舌面受蝕,另一份調查4-5歲兒童,有近一半受到影響。
90年代初,英國有一份全國性調查,有近10%,兒童有牙侵蝕症,我們國家還沒有相應的調查資料,但孩子們說自己牙過敏的,已逐漸增多,這是西方生活方式對兒童影響的一個方面,這種發展趨勢值得關注。
當然,你會問有什麼辦法來預防呢?一個是減少飲用酸性飲料的次數,另一個是堅持用含氟牙膏刷牙。
(4)牙齦顏色正常
正常牙齦質地堅實,粉紅色略透點白色。牙齦乾燥時,表面無光澤。象桔皮狀,我們稱為點彩。大體上為扇形,緊貼在牙與牙槽骨上。不正常的牙齦顏色是什麼樣的呢?呈鮮紅色或暗紅色,因為血管增生擴張,刷牙或咬物時牙齦容易出血,牙縫裡可有滲出物。
牙齦炎是可以預防的,關鍵是一生中堅持每天儘量有效地去除牙菌斑,刷牙時可以用藥物牙膏,中草藥牙膏幫助消除炎症。
(5)無出血現象
上面已經提到牙齦發炎時,由於血管增生擴張,血流不暢,毛細血管的脆性增加,一觸及牙齦就可能出血。
牙齦出血最常見的是由於口腔衛生差引起的牙齦炎,但也可能是維生素C缺乏引起的牙齦炎,或者孕婦妊娠期齦炎,或者病毒感染引起的牙齦皰疹與糜爛,甚至艾滋病引起的牙齦病損,貧血,白血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許多全身性疾病,也可出現牙齦出血現象。
所以要使牙齦健康,無出血現象發生,首先是要關注口腔衛生,堅持每天早晚有效刷牙,同時還要消除不利於口腔健康的危險因素,比如吸菸與酗酒,尤其是吸菸的人,10有8,9牙周不健康。煙癮不大的人牙周病的危險性大2倍,煙癮大的高7倍,吸菸者牙周致病菌可高達300%,吸菸的人破壞了人體的第一道防線。
使白血球功能失常,大家知道菸草有一種尼古丁的毒物,刺激神經,作用於血管使區域性供血不足,營養缺乏,抗感染力下降,促使牙槽骨吸收,口腔衛生差,牙石,牙菌斑多,導致牙鬆動,脫落多。因此,吸菸有百害而無一利,美國1/6以上的死亡與吸菸有關。美國菸草收入每年80多億,治療與菸草有關的疾病花費50-70億,因病缺勤造成的損失180多億美元。所以要自律戒菸。
①有意識:對菸草的危險性
②立志:永遠不接觸不嘗試,不歡迎,不助長吸菸,有吸菸習慣的要逐步戒除
③有準備:室內要通風,開門窗,找下風口吸,吸菸後要用酸性飲料漱口,刷牙或洗熱水澡
④減少:減少吸菸次數,控制吸菸支數,減少入肺的次數和菸草,減少在室內吸菸的次數
⑤不吸:不想吸,不在公共場所吸,不空腹吸,走路不吸,體力勞動後不吸,不酒後吸
這些都是戒菸的自律方法。
3、用科學證據指導自我口腔保健
大家可能還不太清楚21世紀醫學的發展趨勢是循證醫學。什麼叫循證醫學呢?就是醫生在診斷,治療病人的時候要用最佳的科學證據,不只是憑藉自己的臨床經驗。現在,我們把循證醫學的基本原則用到自我口腔保健方面來,就是要用最佳的科學證據來指導我們的自我口腔保健,那麼循證口腔保健已經告訴了我們些什麼呢?
①刷牙 用含氟牙膏,每天早晚刷牙2次,可以預防齲齒和控制牙齦炎,已有很好的證據作推薦。但是如果不用含氟牙膏,就沒有證據表明,一天刷2次牙就有防齲作用,所以刷牙就能預防齲齒是沒有科學證據的。
那麼,應用含氟牙膏防齲是不是安全有效的呢?前2年英國循證醫學中心的專家教授們對此作出了系統的評價和分析,前面在講含氟牙膏是不是雙韌劍的問題時,我已經提到過,專家們彙集了半個世紀以來所有發表的關於含氟牙膏防齲的臨床試驗文章,並且作了篩選和分析,用充分的科學證據得出了最後的結論,認為用含氟牙膏預防恆牙齲的發生,效果是肯定的,可以使齲齒下降25%左右,並且是安全的。當然是長期應用,最少是2年,最長是9年。幾年以前,我們在北京也進行一項2年的臨床試驗,觀察的是預防乳牙齲的效果在21%左右。當然,對含氟牙膏預防乳牙齲的研究資料還較少。3歲以下兒童不推薦使用,6歲以下兒童可以在監督指導下使用。
關於刷牙的結論是:
-刷牙仍是最普遍的口腔清潔手段
-刷牙也是把區域性氟化物提供給牙面的載體,70年代以來在發達國家是齲病下降的重要原因。
-含氟牙膏的抗齲效果已很肯定。但是單獨刷牙的防齲效果不肯定。
-用含氟牙膏刷牙對齲病與牙周病均有作用
a. 刷牙次數:提倡每天刷牙2次有利於去除牙菌斑及牙齦健康
無充分證據表明刷牙有降低齲齒髮病率的效果
刷牙的質量比次數更重要
每天用含氟牙膏刷牙2次比不常刷牙的效果更好
不論是刷牙,還是增加刷牙次數都對防齲無作用
雖然研究提出增加刷牙次數有益於牙周健康,但是沒有確定理想的次數,推薦每天刷牙2次與牙周健康及減少齲齒髮生率是一致的。
b. 刷牙方法:各種刷牙方法之間在臨床上均無顯著性差異。1986年以來所有發表的文章並未推薦一種具體的刷牙方法
不論用哪一種方法,應避免刷牙用力過大
c. 牙刷的設計:市場上的各種設計種類很多。大部分軟毛尼龍絲牙刷對預防口腔疾病都有效果。
海綿狀泡沫牙刷對減少牙周炎的嚴重程度比傳統牙刷的效果差
電動牙刷:其一般作用並不大於手動牙刷
有些電動牙刷的設計對預防或減少牙齦炎的嚴重程度比手動牙刷更有效而且較少傷及牙齦
振動/旋轉動作與反轉動作的電動牙刷對控制齦炎比手動牙刷更有效
電動牙刷對特需病人更好,如手靈巧性受限的人,正畸病人等
其他各種電動牙刷,如垂直,旋轉或聲控的,均無優點,由於成本高,不推薦應用。
②口腔衛生輔助方法:刷牙一般達不到的部位有必要,但並非每個人都需要
a. 牙間隙衛生
牙線:刷牙附加用牙線潔牙對成人牙齦健康比只刷牙更好
用牙線的理想次數並沒有確定,一般來說一天一次即可以
由於牙縫變寬,用牙線的作用就減少了
不同種類的牙線並沒有明顯的差異
牙線夾具與傳統方式比較無郊外效益
兒童用牙線比只刷牙,對牙齦健康並不產生額外的效果
沒有推薦用牙線的適當年齡
木製牙籤:刷牙並用牙籤輔助,比單獨刷牙對減少牙齦出血有較大作用。沒有報告用木製牙籤有害作用。
鄰間刷:當有足夠的間隙允許使用時,是好的牙鄰間清潔工具。然而並沒有證實,它的作用優於其它鄰間工具或者單純刷牙。
b. 聯束刷或端束刷:刷頭小,與傳統牙刷比較,對減少成人齦炎有輔助作用,建議應由專業人員監督,因為由於力量集中,容易引起創傷。
c. 牙齦按摩:用橡膠端刺激器對減少齦炎並沒有任何超過刷牙的附加效益,很少有臨床意義
d. 齦上衝洗:已有減少齦炎的報告。用水沖洗的有害作用很小。專家意見,有細菌性心內膜炎危險的人應避免沖洗。
在任何口腔外科手術後,所有的病人應推遲一個月再衝洗。
e. 齦下衝洗:雖然對改善牙周健康可能有作用,但尚未作過評價。
f. 舌刷或刮舌板:作為刷牙的一種輔助,並不有助於減少齦炎
關於專業性保健:
(1)潔治:
只用於病變活躍側,有4種指徵:探診出血,牙周袋加深,牙周附著喪失,化膿
齦上潔治與家庭保健對保持病人牙周健康有效
推薦有牙周炎的病人作潔治,口腔衛生好,病變無進展區沒必要作齦下潔治
中度或嚴重牙周炎患者每3-4個月1次作保持性治療,牙周健康已維持幾年以上的。可延至4個月以上
無證據支援6個月為理想的複查間隔時間。
潔治也有副作用,反覆潔治使釉質表面受損,牙過敏,牙齦萎縮,有一定醫療情況的病人潔治期間有菌血症的危險,必須預防性服用抗菌藥物。選擇合格醫療單位。預防交叉感染。
超聲與聲動潔治器:對單根牙,手動與超聲潔治器同樣有效。超聲潔治可產熱,引起牙過敏與牙髓受損傷。
結論:個人口腔衛生對口腔健康是基本的。專業性治療或經常性保持沒有普遍的必要。
4、口腔健康對生命質量的影響
(1)對身體功能的影響
咀嚼功能(嚼、咬、吞嚥)影響進食,營養平衡,25%老人有咀嚼困難。不能咀嚼硬質食物
說話功能:受限
缺勤:因疼痛不適,曠課,曠工
正常活動受限
影響睡眠
(2)社會功能:
避免情感表達(笑或大笑)
避免說話
避免會見他人
他人笑話牙不好
每日活動受限
(3)心理功能(外觀不滿意,口福差,自信):
兒童10%
成人40%
老人60%
(4)成人假牙問題:
口齒不清
吃東西困難
口腔潰瘍
固位不良
(5)對全身健康的影響
胃腸系統疾病
糖尿病
冠心病
嬰兒低體重
高血壓
腦血管病
關節炎
癌症
結論:
1、口腔健康對人一生之中的生命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不可估量的影響,生命中的二個亮點一個暗點:二個亮點一個是使自己的潛能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也就是自身的才華,創造最大的生產價值。另一個是享受人生最大的樂趣。一個暗點是還要闖過生命中的最低谷,最困難的階段,經受住人生中的各種風風雨雨的考驗。
因此,一生擁有健康,就是擁了財富、資本、資源和力量。健康不是目的,而是基礎和手段。
2、自我口腔保健對每個人的口腔健康在一生之中,堅持不懈地努力,起到決定性的作用。醫生的治療和幫助,雖然是必不可少的,但卻是一時性的,短暫的。把自己的健康交給自己還是交給醫生,每個人應該能找到正確的答案。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