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肝病內科 副主任醫師 辛永寧

  一、澄清兩個概念:慢性乙肝病人,乙肝病毒攜帶者

  慢性乙肝病人和攜帶者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人們往往比較容易混淆,澄清它們有利於指導制定治療方案和判斷預後。

  1、慢性乙肝病人

  病毒性肝炎分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淤膽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等幾類。其中慢性乙肝病人是指急性乙肝病程超過半年;或原有乙肝史或表面抗原(HBsAg)攜帶史,而又因乙肝病毒感染再次出現臨床症狀、體徵及肝功能異常者。一般來說,如果病人出現了臨床症狀,如噁心、嘔吐、腹脹、厭油、乏力、尿黃、眼睛黃等,以及肝功能反覆異常,這時就較容易判斷為乙肝病人。

  2、乙肝病毒攜帶者

  攜帶者的形成與種族、性別、年齡、遺傳及感染方式的不同等因素有關,但更為重要的是與人體的免疫反應(抵禦疾病的能力)有關。 正常人免疫反應是正常的,它可以通過免疫反應來清除血液迴圈中的乙肝病毒。當人的免疫反應低下時,有時還可出現“免疫耐受”現象,因而乙肝病毒得以在機體內長久定居、肆意破壞肝臟而得不到應有的懲處。

  感染方式的不同,例如從嬰兒時期的母嬰傳播,已如前述,嬰兒的機體尚未形成健全有力的抗病能力時,乙肝病毒感染後不能清除,以致於病人從小到大長期攜帶乙肝病毒。

  HBsAg無症狀攜帶者的HBsAg持續存在血中可達數年、數十年,甚至終生。雖然無症狀和體徵,肝功也大多正常,但肝組織可能會有不同程度的損傷。因此,臨床上已不再使用所謂的HBsAg健康攜帶者這一名詞。而將其視為乙肝病毒感染的一種隱匿過程,這樣可能更客觀地反映實際狀況,對於符合:

  1、血清中HBsAg持續陽性半年以上;

  2、肝功能基本正常,無臨床症狀和體徵;

  3、組織學檢查大多有輕微的炎症或非特異性變化三條標準的無症狀HBsAg攜帶者,作為攜帶者本人及醫生均不能完全忽視,要每半年至1年定期複查乙肝兩對半、HBV DNA及肝功能,隨時瞭解各種化驗檢查的動態變化。

  以前我們往往習慣於將肝功能(主要是參考轉氨酶)正常而且乙肝“兩對半”檢查中HBsAg持續陽性6個月以上者稱為乙肝病毒攜帶者,或HBsAg攜帶者,或健康攜帶者,然而2005年我國《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又將攜帶者分為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和非活動性HBsAg攜帶者兩大類。為什麼要這樣劃分呢?

  這主要是因為這兩者的化驗指標、預後和處理方法均有所不同。非活動性HBsAg攜帶者的血清乙肝病毒脫氧核糖核酸(HBV DNA)陰性或低於檢測低限,病情一般比較穩定;而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的血清HBV DNA陽性,病情的發展也有所不同。此外,相當一部分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儘管轉氨酶正常,如果進行肝臟活檢,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病理改變,可能轉為慢性乙肝、甚至發展為肝硬化和肝癌。因此,這部分攜帶者有必要密切觀察,必要時採取抗病毒治療,以免病情進展。

  總之,對於出現明顯不適而且肝功能異常的HBsAg陽性者,容易判斷為乙肝病人。但對於沒有明顯不適、肝功能也正常的HBsAg陽性者,不能夠武斷地認為一定是乙肝病毒攜帶者。少部分人經肝臟穿刺、影像學檢查後確診為慢性乙肝病人,甚至進展為肝硬化。因此,通過血清HBV DNA檢測,必要時進行肝穿檢查,有助於確診和進一步治療。

  二、乙肝臨床上分為哪幾種類型

  乙肝是一種主要侵犯肝臟、引起肝臟損害的傳染病。在臨床上,乙肝可以分為以下型別:

  1、急性肝炎

  包括急性黃疸型肝炎和急性無黃疸型肝炎。

  2、慢性肝炎

  按病情的輕重可分為輕度、中度、重度肝炎三種;按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也可分為HBeAg陽性和HBeAg陰性慢性乙型肝炎。

  3、重型肝炎

  分為急性重型、亞急性重型和慢性重型肝炎三型。

  4、淤膽型肝炎。

  5、肝炎肝硬化

  根據肝臟病理變化和臨床表現可分為代償性和失代償性肝硬化。也可以根據肝臟炎症的情況分為活動期和靜止期肝硬化。

  三、什麼是乙肝病毒攜帶者,平時應注意哪些情況

  我國《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將攜帶者分為慢性乙肝病毒(HBV)攜帶者和非活動性HBsAg攜帶者。

  慢性HBV攜帶者是指血清HBsAg陽性,一年連續隨訪3次以上,血清丙氨酸轉氨酶(ALT)均在正常範圍,e抗原(HBeAg)陽性或陰性,HBV DNA陽性。一部分人病情並不穩定,甚至發展為肝硬化。因此,對於這部分人群,應積極動員其做肝組織學檢查。如肝組織學檢查顯示,Knodell肝炎活動指數≥4或G2炎症壞死者,需要進行抗病毒治療。

  非活動性HBsAg攜帶者是指血清HBsAg陽性,HBeAg陰性,e抗體(抗HBe)陽性,HBV DNA陰性或低於檢測低限,一年連續隨訪3次以上血清ALT均在正常範圍。肝組織學檢查顯示,Knodell肝炎活動指數<4或其他的半定量計分系統病變輕微。這部分人群一般不需要進行治療。

  對於攜帶者,應該注意的問題是:

  1、保持樂觀的情緒,消除悲觀心理。

  2、定期到醫院檢查和化驗,必要時可進行抗病毒治療:每3~6個月進行肝功能、“兩對半”、HBV DNA、甲胎蛋白和B超等影像學檢查,一旦出現ALT超過正常值上限的2倍,且同時HBV DNA陽性,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選用干擾素-α或拉米夫定、阿德福韋酯等核苷類似物進行抗病毒治療。

  3、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儘量少飲酒或不飲酒,謹慎對待對肝臟有損害的藥物。

  四、有哪些因素可使急性乙肝轉成慢性乙肝

  人感染乙肝病毒(HBV)後,病毒持續6個月仍未被清除者稱為慢性HBV感染。有調查資料表明,急性乙肝60%~90%可完全康復,10%~40%轉為慢性乙肝或病毒攜帶。影響HBV感染慢性化的因素很多,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年齡

  感染時的年齡是急性乙肝轉成慢性乙肝的最主要影響因素。在圍生期和嬰幼兒時期感染HBV者中,分別有90%和25%~30%將發展成慢性感染。而在青少年和成人期感染HBV者中,僅5%~10%發展為慢性。

  2、性別

  一般來說,男性病人慢性化率比女性慢性化率高。

  3、臨床型別

  有關研究報道,急性無黃疸型肝炎病人要比急性黃疸型肝炎病人的慢性化率高。

  4、免疫功能狀態

  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艾滋病、慢性腎炎、腎功能不全、腫瘤、淋巴瘤、白血病等,或應用免疫抑制劑如腎上腺皮質激素者患急性肝炎均容易轉為慢性肝炎。

  5、合併其他疾病

  如果急性肝炎合併血吸蟲和華支睪吸蟲等寄生蟲病,以及甲亢、糖尿病、結核病等疾病,一般比較容易轉為慢性肝炎。

  6、病毒因素

  如果HBV發生基因突變,使免疫細胞不能識別,從而逃脫免疫監視。此時,病人常難以自發緩解,導致病情反覆波動,發展成為慢性肝炎病人。

  7、其他

  如果急性乙肝病人過度疲勞、長期酗酒、服用對肝臟有損害的藥物、手術、創傷感染、營養不良、接觸化學物質均易轉為慢性肝炎。

  五、慢性乙肝的預後與哪些因素有關

  乙肝病毒(HBV)感染後既可表現為急性或暴發性肝炎,也可表現為各種慢性感染,如病毒攜帶者、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細胞肝癌。在慢性乙肝病人中,病情較輕的病人預後較好,一般不演變為肝硬化,僅僅表現為長時間遷延不愈,或成為病毒攜帶者,甚至可能痊癒。有研究表明,慢性乙肝病人發展為肝硬化的估計年發生率為2.1%,慢性乙肝病人中,肝硬化失代償的年發生率約3%。除了病人的身體素質、免疫反應狀態之外,下列因素在慢性乙肝的預後轉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1、病毒的基因型

  根據HBV基因序列的差異,目前分為A~H共8個基因型。我國以B型和C型為主,其中北方地區以C基因型為主,南方地區則B基因型為主。較多的研究證實,HBV的基因型是決定慢性HBV感染者臨床預後的一個重要因素。有報道, C基因型比B基因型HBV感染者的肝臟組織易發生纖維組織增生,並且易導致較嚴重的肝病。此外,C基因型對干擾素治療的應答率也低於B基因型,前者更容易產生HBeAg血清學轉換。

  2、病毒的水平高低

  臺灣學者曾對3851例乙肝表面抗原陽性者進行了為期13年的隨訪,研究了代表病毒水平高低的指標――HBV DNA水平與預後之間的關係,最後得出了“血清HBV DNA水平高是導致肝癌的獨立危險因素”的結論。由此可見,目前建議慢性乙肝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療,抑制病毒複製,降低病毒水平,最終是為了使病人受益。

  3、肝功能

  轉氨酶、膽紅素、膽鹼酯酶、清蛋白等水平的高低對乙肝的預後也有影響,其中轉氨酶水平高或反覆波動是肝硬化的高危因素。

  4、合併其他病毒感染

  如果合併丙肝、丁肝或艾滋病,慢性乙肝病人往往更易於發展成為肝硬化。此外,這些也是肝硬化病人發生肝細胞肝癌的高危因素。

  5、飲酒

  研究資料表明,嗜酒明顯影響乙肝病人的預後,可使乙肝易於重症化、慢性化,並且肝癌的發生率也會升高。嗜酒與乙肝病毒感染對肝臟損傷具有協同作用。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