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經科臨床門診,肌無力的症狀僅次於疼痛、頭暈、肢體麻木等表現,十分常見。所謂肌無力,是一種主觀感覺性症狀,即在致病因素作用下致使各種神經、肌肉及相關結構障礙,出現的肌肉無法隨意活動或用力收縮的表現。客觀上肌無力可以通過檢查者對患者患肢和正常肢體肌肉收縮強度的比較來識別。患者一旦有肌無力出現,如不及時診治,就會對生活工作帶來影響,甚至會留下永久的傷殘。因此準確瞭解肌無力的一些知識,積極治療肌無力是十分必要的。
通過解剖生理知識知道,正常的肌肉活動和收縮有賴於神經組織、肌肉接頭、肌肉組織的完整和共同參與。任何一個病因直接或間接造成三者之一或全部,就會形成肌無力。引起肌無力的原因很多,在不同年齡階段都可出現。當然,如果我們瞭解到其出現的一些規律,就可能幫助正確診治。下面介紹相關肌無力的一些常識。
1、不同年齡段出現的肌無力:肌無力可以在任何年齡段出現。嬰幼兒時期出現的肌無力常與遺傳病有關,主要是神經肌肉或肌營養不良性病,主要表現為嬰幼兒出生後軟弱、哭聲小、少動、發育晚、一般壽命較短。青少年期的肌無力大多數也屬於神經肌肉性或肌營養不良性,此時常可看到除無力外還有肌肉的萎縮出現。中老年的肌無力可以看到各種型別的,包括血管性、遺傳變性、代謝性等,因此,不能輕易下診斷,需要完善各種檢查後再定。
2、症狀波動的肌無力:主要發生於腦血管病和神經肌肉接頭性病變,例如腦供血不足發作或週期性麻痺、重症肌無力等病,其特點時症狀有波動性。如及時治療後,腦供血不足及週期性麻痺性肌無力可以緩解; 重症肌無力有早輕下午重的變化。
3、伴有萎縮的肌無力:常見於神經、肌肉本身的病變引起。無論是遺傳還是各種原因造成破壞都可以出現萎縮性肌無力,如運動神經元病、嵴髓壓迫症、肌炎、肌營養不良等。這些異常可以通過檢驗肌酶或肌電圖查出來,如果是壓迫性病變,還可通過CT或MRI檢查出來。
4、伴有疼痛的肌無力:常見於周圍神經性病變或肌肉炎症性病變時,有些腫瘤破壞了神經或肌肉,也可引起疼痛性肌無力。
5、伴有感覺異常的肌無力:在血管性或周圍神經性病變時,常可見到伴有蟻走、過電、火燒、發涼、發緊、發木等感覺出現的肌無力,比如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多發性周圍神經病等。
6、伴有肌張力改變的肌無力:最常見的疾病為錐體外系的帕金森病,患者常感到肢體“無力”和動作遲緩、震顫。實際上患者並沒有肌力的下降,感到無力是因為肌張力增高,做動作難度加大罷了。
7、伴有內分泌異常的肌無力:很多內分泌和代謝方面的疾病可以大致肌無力,最常見的有甲狀腺機能減退/亢進、糖尿病等。由於這些病常引起激素水平紊亂和免疫功能異常,所以容易出現肌無力。居於同樣的道理,還有一些惡性腫瘤如肺小細胞癌也有內分泌的功能,可以造成肌無力和肌萎縮出現,我們將其稱為“副腫瘤綜合徵”。
8、伴有情緒改變的肌無力:嚴格來說伴有精神情緒改變的肌無力不能稱為肌無力,最多稱為“乏力”。這是因為這一類乏力主觀上有無力的表現,但缺乏無力的客觀檢查基礎,即各種檢查是正常的。特別有些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患者和抑鬱的患者,自身缺乏激情和動力,容易出現疲勞的感受,誤認為是肌無力。一般這種肌無力也會受情緒的波動影響,可以鑑別出來。
對於上述任何型別的肌無力出現,都應該立刻到醫院進行就診,找神經專科醫師明確診斷。一般除醫師的體檢外,還有血液的酶學檢查和免疫學檢查、內分泌檢查、腫瘤檢查等;形態學檢查常包括CT和MRI;電生理檢查有肌電圖可以選擇;現在高科技的檢查還有肌活檢和電子顯微鏡檢查、遺傳基因檢查等,這些都為快速準確地診斷提供了保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