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常碰到病人及其家屬問我有關直腸癌的手術問題,特別是能否保留肛門的問題,我總結一下,回答給大家。
直腸癌經腹會陰聯合切除術和經腹前切除術是最常用的直腸癌手術術式。Miles術式即是老百姓常說的造口術式,不保留肛門。而Dixon術式保留肛門,傳統觀點認為其適應症是:距肛緣5cm以上腫瘤,未廣泛浸潤,生物學特性相對較好,腫瘤切除後吻合口能位於肛管直腸環1cm以上的直腸癌。隨著對直腸解剖生理、直腸癌病理和生物學特性的深入研究,以及手術學和器械的發展,使患者在腫瘤根治的同時得到更多的保留肛門的機會,該術式亦用於某些低位、超低位直腸癌的治療。
1982年,Heald提出了全直腸繫膜切除式的概念(TME),把盆筋膜髒層包裹的直腸背側的脂肪、血管和淋巴組織通稱直腸繫膜。以往人們採用鈍性分離,不但直腸繫膜切除不全,而且引起癌細胞的播散和殘留,可能這是導致直腸癌根治術後區域性複發率居高不低的主要原因。1986年Heald等首先報道並強調直腸繫膜全切除。在直腸癌根治性切除術中的重要性。1992年他們報道一組152例直腸癌TME的結果,42例腫瘤遠切端≤1cm組中,術後無復發;另110例遠切端>1cm組中術後4例復發(3.6%),全組區域性複發率為2.6%,創造了大宗病例複發率最低的記錄;再次指出直腸繫膜全切除是降低區域性復發的重要因素。
TME技術的實施,明顯提高了低位直腸癌的保肛手術成功率,改善了直腸癌根治的效果,使90%的患者可獲得區域性病的控制,生存率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20世紀80年代吻合器的應用也擴充套件了保肛術的範圍。現有研究表明,遠端切緣為2 cm或更少不會影響患者生存率和複發率,所以,距離腫瘤下緣2cm是目前被廣泛接受的安全切緣。
目前,我國臨床上所見病例以中晚期病變(DukesB、C期)為多見,為提高療效,對中晚期低位直腸癌宜積極進行手術前輔助化、放療以降低區域性複發率,也可使部分病例降期,腫瘤縮小,為保肛手術創造條件。術後應繼續積極輔助化療,以提高病人長期生存率,通過綜合治療提高直腸癌總體療效。如腫瘤浸潤肛直腸環、侵及鄰近器官並伴盆腔固定,距肛直腸環不足2cm者,或術前括約肌功能已減弱者,應列為保肛手術的絕對禁忌證。
對於低位直腸癌,保肛術具有以下的益處:
1、可使術中直腸穿孔和切緣陽性的危險度降低3倍。在TME時,保肛術更符合解剖和標準;經腹會陰直腸癌切除術打破了盆底的解剖屏障,產生粗糙面,可能促進炎症、膿腫和區域性的復發。
2、因保肛術減少了盆底自主神經分支的損傷,可使生殖功能得到保護,可以明顯改善患者術後生活質量,而且並不影響患者術後的生存時間。
3、保肛術可保持身體的形象。65%的患者可獲得肛門的完整性,從而保留了腸道的功能完整。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