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骨病一科 主任醫師 郭會卿

  常有病人看到化驗單上類風溼因子陽性,就認為自己得了類風溼關節炎,這是把問題看得太簡單了,因為:第一,嚴格說類風溼因子不應只報告陽性或陰性,而應該報告滴度是多少。每個醫院的化驗室應該有自己的陽性判斷標準,不報告滴度的類風溼因子沒有參考價值,反會誤導。北京協和醫院1:16為可疑陽性,1:32為陽性,但診斷類風溼關節炎一般在1:64以上才有意義。第二,正常人也有5%左右類風溼因子陽性,老年人陽性率更高些,達10%左右。第三,類風溼因子陽性除見於類風溼關節炎外,還可見於病毒感染如肝炎,慢性感染如結核,細菌性心內膜炎,以及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綜合徵、系統性紅斑狼瘡、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癥等許多疾病。同時結合2010年最新的類風溼關節炎分類標準,類風溼因子陽性只是其中的一項,總分在大於或等於六分以上才能確診類風溼關節炎。
  類風溼因子不是診斷類風溼關節炎的特異性指標,即其他疾病亦可以出現類風溼因子陽性的化驗結果,懷疑類風溼關節炎的患者還可以查CCP,AKA,APF,類風溼關節炎33,抗Sa抗體等。之所以檢查這些指標是因為每種指標的敏感度不一樣,一般只有70%—80%或更低,多項檢查可以互補,可以減少漏診,另外像CCP這項指標亦可以對類風溼關節炎的預後有指導性,即CCP數值愈大,患者的病情愈重,應積極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