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5日國家出臺了《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檔案,圍繞疾病預防和健康促進兩大核心,提出將開展15個重大專項行動,促進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努力使群眾不生病、少生病。
1、正確認識健康。健康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個人生活方式和醫療衛生服務是影響健康的主要因素。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提倡主動學習健康知識,養成健康生活方式,自覺維護和促進自身健康,理解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瞭解醫療技術的侷限性,尊重醫學和醫務人員,共同應對健康問題。
2、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注重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動靜結合、心態平和。講究個人衛生、環境衛生、飲食衛生,勤洗手、常洗澡、早晚刷牙、飯後漱口,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品,不隨地吐痰,咳嗽、打噴嚏時用胳膊或紙巾遮掩口鼻。沒有不良嗜好,不吸菸,吸菸者儘早戒菸,少喝酒,不酗酒,拒絕毒品。積極參加健康有益的文體活動和社會活動。關注並記錄自身健康狀況,定期健康體檢。積極參與無償獻血,健康成人每次獻血400ml不影響健康,還能幫助他人,兩次獻血間隔不少於6個月。
3、關注健康資訊。學習、瞭解、掌握、應用《中國公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和中醫養生保健知識。遇到健康問題時,積極主動獲取健康相關資訊。提高理解、甄別、應用健康資訊的能力,優先選擇從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等政府部門及醫療衛生專業機構等正規途徑獲取健康知識。
4、掌握必備的健康技能。會測量體溫、脈搏;能夠看懂食品、藥品、化妝品、保健品的標籤和說明書;學會識別常見的危險標識,如高壓、易燃、易爆、劇毒、放射性、生物安全等,遠離危險物。積極參加逃生與急救培訓,學會基本逃生技能與急救技能;需要緊急醫療救助時撥打120急救電話;發生創傷出血量較多時,立即止血、包紮;對懷疑骨折的傷員不要輕易搬動;遇到呼吸、心臟驟停的傷病員,會進行心肺復甦;搶救觸電者時,首先切斷電源,不能直接接觸觸電者;發生火災時,會撥打火警電話119,會隔離煙霧、用溼毛巾捂住口鼻、低姿逃生。應用適宜的中醫養生保健技術方法,開展自助式中醫健康干預。
5、科學就醫。平時主動與全科醫生、家庭醫生聯絡,遇到健康問題時,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早診斷、早治療,避免延誤最佳治療時機。根據病情和醫生的建議,選擇合適的醫療機構就醫,小病診療首選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大病到醫院。遵醫囑治療,不輕信偏方,不相信“神醫神藥”。
6、合理用藥。遵醫囑按時、按量使用藥物,用藥過程中如有不適及時諮詢醫生或藥師。每次就診時向醫生或藥師主動出示正在使用的藥物記錄和藥物過敏史,避免重複用藥或者有害的相互作用等不良事件的發生。服藥前檢查藥品有效期,不使用過期藥品,及時清理家庭中的過期藥品。妥善存放藥品,謹防兒童接觸和誤食。保健食品不是藥品,正確選用保健食品。
7、營造健康家庭環境。家庭成員主動學習健康知識,樹立健康理念,養成良好生活方式,互相提醒定期體檢,優生優育,愛老敬老,家庭和諧,崇尚公德,鄰里互助,支援公益。有嬰幼兒、老人和殘疾人的家庭主動參加照護培訓,掌握有關護理知識和技能。提倡有經消化道傳播疾病的患者家庭實行分餐制。有家族病史的家庭,有針對性地做好預防保健。配備家用急救包(含急救藥品、急救裝置和急救耗材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