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心血管疾病患者已達2.9億人,全國每年約370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於心血管疾病,此病成為我國所有疾病發病率、死亡率的首位。因此許多人一出現心悸、胸悶、胸痛等症狀去醫院就診,醫生會立即開具心電圖檢查,接著會建議做動態心電圖。對此,不少人覺得奇怪:“為啥剛做完常規心電圖檢查,又要花錢做動態心電圖檢查呢?
今天,就跟您講講關於動態心電圖的事兒!
1、什麼是動態心電圖
動態心電圖(又叫長程心電圖)是通過動態心電圖儀在患者日常生活狀態下連續24小時或更長時間記錄其心電活動的全過程,並藉助計算機進行分析處理,以發現在常規體表心電圖檢查時不易發現的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等,為臨床診斷、治療及判斷療效提供重要的客觀依據。動態心電圖儀由美國Holter1949年首創,故又稱Holter心電圖。
2、為什麼普通心電圖不行?
眾所周知,做一次常規心電圖其實只有十幾秒鐘,這樣,就僅僅能夠記錄十幾次的心跳,如果在這十幾秒鐘,心律失常沒有出現,那就沒有捕捉到。但是那就能說明沒有問題嗎?
1)、用來捕獲偶發、短陣的心電異常
日常生活中經常有些人不時會出現心慌、胸悶、胸痛、頭昏或暈厥等疑似心臟疾病症狀,但常規檢查(包括心電圖)往往查無實據而診斷困難。此時採用動態心電圖檢查,常能捕捉到常規心電圖難以發現的偶發、短時陣發性心律失常或一過性心肌缺血發作,從而使病人得到明確診斷與治療。這是動態心電圖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情況之一。
2)、對心律失常的定性定量分析
常規心電檢查已有發現、但其性質或潛在風險尚不完全明確的一些心律失常,可藉助於動態心電圖檢查,進一步收集大量的心電資訊進行定性、定量分析,常能明確心律失常的型別、發生頻率及風險程度等。
3)、對缺血性心臟病的診斷
常規心電圖對心肌缺血漏診率較高。動態心電圖24小時全程記錄患者工作、休息、睡眠以至大小便等日常活動狀態下的心電變化,不僅能顯著提高心肌缺血的檢出率,還能顯示缺血發生的時段、持續時間、出現頻率、缺血程度及其與患者活動、症狀之間的關係,從而為缺血性心臟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更全面的切實可靠的客觀依據。
4)、療效評定
評定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藥物療效和人工心臟起搏器效能等。
3、怎麼監測
做此項檢查是在胸前部貼上多個電極片,從各個電極片上要連線導線到一個記錄盒。這個盒子上有揹帶,連線好後斜肩挎上,就可回家了。由醫生的進行操作,盒子與導線及電極的連線應該是牢固、不會脫落的。不影響活動,只是動時要小心不要損壞,晚上睡覺正面朝上。
醫生會發給你一個記錄紙,讓你把這24小時的情況記錄下來,詳細點為好。如,何時上樓、何時上廁所、何時吃飯,什麼時間有胸悶、胸痛、心慌、氣短等不適感覺。
做這麼長時間的檢查,主要是為了捕捉有症狀時的心電圖改變,也能整體分析一天中心率等變化的規律等。一旦在這一天中某一時間內有症狀,第二天醫生把全天記錄的心電圖傳入電腦後,只需在電腦上輸入時間,立即就會調出那個時間的心電圖,即可作出準確的判斷(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或雖有症狀而沒什麼問題等)。
4、注意事項
1)、宜動不宜靜:佩戴者要適當做一些運動,由於大部分疑似心絞痛患者是由激烈的運動而導致的疾病,這樣方便觀察運動量與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關係,供醫生診斷參考。但病情嚴重者應遵循醫生吩咐。
2)、面板宜乾燥不宜潮溼:電極貼在前胸面板上經導線與記錄儀相連,若面板是潮溼的,可能會導致電機和面板接觸不良,甚至造成電極脫落,受檢者只得重做。所以檢查日不能洗澡、避免出汗。
3)、宜記日記:常記錄對動態心電圖的研究結果有著幫助。將24小時內身體不適和運動時間詳細登記,就可找出此時間段的心電圖進行分析看看有無變化,為醫生診治提供可靠依據。
最後提醒大家,做動態心電圖時可自由任意活動,不會影響日常生活,該幹什麼就幹什麼。不能像某些人那樣,自從帶了記錄盒回家就不敢活動了。否則該有的異常都會不再出現。做檢查是要發現異常。如果胸悶、胸痛等的出現是與活動有關,可有意去適量活動一下,以便記錄到異常。只有這時才需要人陪護,以防發生意外。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