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斜視與小兒眼科 主治醫師 張靜

  目前在臨床上,對先天性上瞼下垂的患兒,很多家長認為上瞼下垂矯正手術肯定是越早做越好。其實不然,尤其是重度上瞼下垂,手術時機、手術適應症的把握應根據患兒的具體情況而定。

  一、檢查和診斷:

  1、上瞼下垂的分度

  (1)正常,在自然睜眼原位注視時,上瞼緣位於瞳孔上緣與角膜上緣之間中點水平,即上瞼緣覆蓋上方角膜1.5~2.0mm。

  (2)輕度下垂,上瞼緣位於瞳孔上緣,遮蓋瞳孔1/3以內,下垂量約為1~2mm;

  (3)中度下垂,上瞼緣遮蓋瞳孔上1/3~1/2,下垂量約為3~4mm;

  (4)重度下垂,上瞼緣下落到瞳孔中央水平線或以下,遮蓋瞳孔1/2~2/3或全部,下垂量約為4mm或4mm以上。

  (測量原位時的兩側瞼裂高度,兩者之差即為下垂量。)

  2、提上瞼肌肌力的分級(對於檢查合作的大孩子)

  (1)提上瞼肌肌力測量方法:用拇指向後壓住患側整個眉部,儘量完全阻斷額肌提上瞼的作用。囑患者儘量向下注視,用米尺零點對準上瞼緣,再囑患者儘量向上看,瞼緣從下向上提高的幅度(以mm來表示)即為提上瞼肌肌力。注意手指切勿向上或向下壓,以免阻礙上瞼運動,影響檢查的正確性。

  (2)正常人的提上瞼肌肌力在無額肌的參與下為13~16mm,有額肌參與可增至16~19mm。根據臨床手術選擇的需要,可將肌力分為三級:

  良好(大於10mm)

  中等(4~9mm)

  弱(小於4mm)

  二、先天性上瞼下垂手術時機的選擇

  1、先天性重度或完全性上瞼下垂(指上瞼遮蓋瞳孔2/3或以上者)

  (1)如單側完全性上瞼下垂者,建議在患兒1-2歲左右手術。

  理由:

  為避免形覺剝奪性弱視,理論上越早手術對於患兒的視功能改善越好。

  1歲內全麻手術,全身情況不穩定,全麻風險太大。

  1歲內手術,幼兒提上瞼肌和額肌發育不完全,較薄、易碎,術中額肌易受損,易引起纖維化,因此過早手術必然影響手術效果。

  我科已對幾百例1~2歲重度上瞼下垂施行手術,取得良好效果。術中我們觀察到小兒額肌雖然較薄,但基本發育良好,分離時不易受損,相對自身較薄的瞼板和眼輪匝肌,製作的額肌瓣足以將上瞼提到理想的高度,且上瞼不顯臃腫。而且,年齡越小,額肌分離越容易,出血相對較少,術後恢復快,隨年齡增長,重瞼越顯自然。所以通過實踐我們也認為:兒童重度上瞼下垂者,只要全身狀況良好,1-2歲即可手術。

  形覺剝奪弱視儘早為孩子施行手術,不要拖延。

  對於各種原因不能及時手術的孩子,需要做手術前的弱視預防治療。

  根據孩子不同年齡採取不同的遮蓋健眼時間。

  每天遮蓋健眼一次或者隔天遮蓋健眼一次。

  遮蓋後觀察上瞼下垂眼注視情況。

  (2)如雙側完全性上瞼下垂,建議在患兒3歲―學齡前手術。

  理由:患兒多采取仰頭視物,因此不存在遮蓋性弱視的發生,不必過早手術。但由於患兒長期仰頭視物可造成脊柱後彎畸形,因此也不能太晚手術。

  2、先天性中度上瞼下垂(上瞼遮蓋瞳孔1/2左右),手術時機依賴散瞳驗光屈光狀態的判定。

  如存在屈光異常、判斷有弱視者應在3歲左右手術,術後儘早進行弱視訓練。

  如無弱視的患兒,由於外觀不良,可造成患兒人格心理髮育障礙,再者由於下垂的上瞼壓迫角膜可造成角膜不規則散光,如家長有手術要求者可在學齡前手術。

  3、先天性輕度上瞼下垂(上瞼遮蓋瞳孔1/3或以內),建議12-15歲以後儘量局麻手術。

  理由:此種情況多數患兒不存在弱視,不影響外觀,若能配合局麻,手術風險更小。肌肉發育較成熟,手術效果更穩定。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