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封堵器內科介入治療房間隔缺損已有20餘年歷史,技術成熟、應用廣泛,但是均需X線透視下完成。為避免X線輻射和造影劑對醫患的損傷,我們結合內科介入治療和經胸房間隔缺損封堵的技術,完全依賴食道超聲的引導和監測,封堵房間隔缺損。取得滿意療效。
資料和方法
研究物件 自2011年10月至2103年6月我們完成26例食道超聲引導經皮房間隔缺損封堵術,男10例,女16例,年齡3-70歲,平均(32±13.5)歲,體重14.5-76公斤,平均(43±15.5)公斤。均為繼發孔型中央型。上緣和下腔緣均大於8mm,均無合併其他心臟畸形,無嚴重肺動脈高壓,無重度瓣膜返流。有2例合併心房顫動。
應用儀器 飛利浦E33 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 食道超聲探頭S7-37.
操作方法 所有患者均經股靜脈穿刺,超聲監測下,將右心導管置入右房,沿右心導管置入硬引導鋼絲,帶內芯的輸送鞘管的頂端折出約30度的彎曲度,超聲監測下沿硬引導鋼絲置入輸送鞘管至右房。退出輸送鞘管的內芯,將封堵器送至輸送鞘管的頂端,超聲可清晰顯示封堵器,此時封堵器的位置既是輸送鞘管的頂端,超聲實時監測下輸送鞘管的頂端通過房間隔缺損進入左房,開啟左傘盤,並使封堵器腰部緊貼缺損處,回撤鞘管,開啟右傘盤。此過程利用食道超聲監測:封堵器是否固定,有無殘餘分流,房室瓣功能,冠狀靜脈竇是否受影響,各方面狀況良好時方可撤除鞘管。
討論
房間隔缺損是最常見的先心病之一。目前房間隔缺損主要的治療方法為X線透視下的內科介入治療、體外迴圈手術修補。內科介入治療創傷小,無瘢痕,恢復快,得到廣泛推廣應用。僅部分巨大房缺、下腔型、上腔型和原發孔型房缺需體外迴圈修補。近年來我們在山東省立醫院李紅昕教授幫助下開展了經胸房間隔缺損封堵。取得滿意療效。此方法雖然避免了體外迴圈,傷口微小。卻仍有手術瘢痕,並且需要開啟胸腔。
受內科介入治療方法的啟示,結合我們200餘例房間隔缺損經胸封堵的經驗。選擇較小的周邊邊緣良好的中央型房缺,非X線監測下以食道超聲引導經皮房間隔缺損封堵。取得滿意療效。
非X線監測下食道超聲引導經皮房間隔缺損封堵,完全保留了內科介入治療的無傷口的優勢,又避免了X線輻射和造影劑對醫患的損傷。隨著該技術的熟練,適應症逐漸擴大,目前我們做的最小年齡為3歲,最大的房缺直徑為24mm。
非X線監測下食道超聲引導下經皮房缺封間隔缺堵術的初步經驗為:
1 、嚴格掌握適應症:對於外科醫生來講,一旦封堵傘脫落,我們可立刻改體外迴圈手術,這是我們敢於探索和嘗試新技術的可靠支撐。可是我們同時具有經胸封堵房缺的技術,經胸封堵房缺的適應症比內科介入治療的要寬。因此我們的經皮房間隔缺損封堵的適應症相對較嚴格,也就是說,一旦感覺經皮封堵不可靠,我們馬上經胸封堵。因為避免體外迴圈才是最主要的微創目標。我們經皮房間隔缺損封堵術的適應證為:房缺直徑小於25mm,同時上緣和下腔緣大於8mm,無合併心內畸形的中央型單孔房缺。
2、 此項技術的關鍵點是安全建立自股靜脈穿刺點至右心房的通路。X光透視下可觀察導絲和鞘管行進的全程,從而最大限度避免了對血管、沿途重要臟器和心臟的損傷。以超聲觀測和引導導絲和鞘管行進的全程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們用右心導管送入右心房,食道超聲可以觀測到右心導管進入右心房,右心導管是軟的,不易造成副損傷,然後沿右心導管置入引導鋼絲,最後輸送鞘管沿引導鋼絲送入右心房,封堵器推送至鞘管頂端後,在超聲上顯示非常清晰。一般我們會把左傘盤稍釋放一點,使鞘管頭端成蘑菇狀,作為鞘管頂端的標誌,從而避免損傷心房壁。
3 、輸送鞘管的頭端彎曲成30度角,當輸送鞘管的頭端進入右心房後通過旋轉和推送鞘管,就可調整到正確的方向通過房間隔缺損。
4 、左傘盤開啟後,超聲引導下將封堵器的腰部拉進房缺,緊貼房缺邊緣,此時分流消失,拉緊封堵器的同時回撤鞘管,釋放右傘盤。此時封堵器和房間隔平面成角,仔細觀察下腔緣和上緣是否夾在傘盤中,推送、回拉封堵器感覺是否牢固,滿意後釋放封堵器,釋放時封堵器從和房間隔平面成角,迅速彈回至平行的位置。
綜上所述,食道超聲引導下經皮房間隔缺損封堵術,既避免X線損傷,又沒有瘢痕,有其特殊優勢。隨著開展數量增加和經驗積累,相信其適應證還會擴大。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