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黃疸是指發生於純母乳餵養或混合餵養母乳為主的寶寶,以未結合膽紅素增高為主的黃疸。患兒通常一般狀況良好,無溶血或貧血表現。其黃疸一般持續3-4周,第2個月逐漸消退,少數可延至10周左右才退盡。母乳性黃疸通常可根據患兒病史以及臨床輔助檢查即可明確診斷。
一、母乳性黃疸的判斷方法
1、根據病史判斷
純母乳餵養或母乳餵養為主,黃疸消退延遲,生長髮育良好,無其他異常臨床表現,即可考慮為母乳性黃疸;
2、根據輔助檢查判斷
血生化檢查時血清膽紅素大多數<15mg/dl,也可>20mg/dl,以未結合膽紅素增高為主,且其他檢查均正常,除外疾病原因引起的黃疸,在停止母乳餵養3-5天后觀察,血清膽紅素明顯下降,超過50%,即可診斷為母乳性黃疸。
二、母乳性黃疸的治療
1、一般治療:提倡少量多餐母乳餵養,保證奶量攝入充足,多晒太陽,且按順時針方向行腹部按摩,以增加腸蠕動,注意保暖,增加熱量、營養,預防感染等疾病的發生;
2、藥物治療:當膽紅素水平超過15mg/dl時,可暫停母乳餵養觀察;必要時可服用退黃中成藥,促進膽紅素的排洩,但要注意一旦出現藥物相關副作用及時停用;
3、光療:根據黃疸情況必要時給予藍光照射治療,使膽紅素通過膽汁和尿液排出體外。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