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防控第一線,掌握知識很關鍵;
注意休息和飲食,聯絡家人多交談。
焦慮無助挫敗感,本屬常見早疏洩;
討論分享互支援,激勵肯定自點贊!
——鈕文異 北京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教授
在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醫護人員雖然屬於救援人員,但自身也容易出現心理應激反應。面對巨大的心理壓力和艱鉅的工作任務,一線醫護人員在救援過程中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身心困擾,主要表現為體能下降、暈眩、呼吸困難、胃痛等身體反應,懷疑自己是否已經盡力,出現焦慮、無助、挫敗感等職業耗竭表現。
那麼,醫務工作者應該如何調整心理、保持戰鬥力呢?
1.掌握病毒相關知識
作為醫護人員,具有專業醫護知識,瞭解新型冠狀病毒資訊,能夠較大程度上消除心理上的恐懼和不安,從而更好地投入工作。參與救援前,醫護人員可以參加心理危機干預培訓,瞭解應激反應,學習應對應激和調控情緒的方法;並且要注意持續瞭解相關知識,做到隨時對“敵人”心中有數。
2.注意休息和飲食
在救援過程中,生理需求的滿足是處理危機的必要條件。通常,危機事件發生後,一線醫護人員無論是工作量、還是工作時間都明顯增加,所以要儘可能注意休息,尤其是要學會利用碎片化時間休息,並且不管自己是不是有胃口,每天都需要定時定量進食,以保持救援時體力充足。
3.保持聯絡和交流
疫情緊急,處於一線的醫護人員必定會全情投入,每天精神都高度集中,這時需要抽出一點點時間和家人或外界聯絡,哪怕是三言兩語,來自家庭、孩子和朋友的理解與支援也能夠療愈身心,放鬆自己,增強與疫情對抗的戰鬥力。
4.及時疏洩負面情緒
在面對危機事件時,出現負面情緒是正常的。一線醫護人員要能接受自己出現負面情緒,並及時察覺與調整。與同事之間相互支援,適時將自己的感覺和經驗與同事討論和分享;與同事相互鼓勵、打氣,相互肯定,不相互指責。
5.激勵和肯定自己
與自我對話,自我鼓勵。你可以這麼告訴自己:“我已經做到最好了。作為醫護人員,我已經盡力了。”認可自己成功幫助了別人的地方,即使是很小的方面……肯定自己所做的每一個醫療活動、每一次救援,哪怕是對患者的一個微笑都有巨大的價值!
審稿專家:
龐宇主任醫師
北京回龍觀醫院(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副院長
社會職務:
中國醫師協會醫學科普分會精神心理專委會主任委員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科普專家
北京醫學會醫學科普分會副主任委員
指導單位:
中華醫學會科普分會
中國醫師協會科普分會
參考資料:
1.佛山市南海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防控領導小組(指揮部)辦公室《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心理科普知識——醫務人員篇》
2.新華報業網《面對疫情如何做好心理防護?這份“心理處方”請轉需!》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