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血液內科 主治醫師 呂建

  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類腫瘤免疫排斥抗原被發現,以及人們對抗原特異性T細胞啟用、擴增過程瞭解的更多,腫瘤免疫治療研究掀起了一個新的高潮。過繼性免疫細胞治療是指將自體或異體免疫效應細胞輸注給患者,殺傷患者體內的腫瘤細胞,這對細胞免疫功能低下(如接受大劑量化療、放療或骨髓移植後、病毒感染導致免疫細胞數量及功能受損)的患者,尤其是白血病患者更為適合。

  過繼性免疫效應細胞治療的優點:

  1、在體外進行免疫細胞的處理,可繞過體內種種免疫障礙,從而選擇性地操作抗腫瘤免疫反應。如新鮮分離的腫瘤浸潤性淋巴細胞(TIL)往往缺乏抗腫瘤效應,而在體外一定條件下培養一段時間後可恢復特異性抗腫瘤作用或逆轉其抗原特異性耐受。

  2、免疫細胞的體外活化、擴增可避免體內大量應用一些製劑帶來的嚴重毒性反應。

  CIK及DC-CIK細胞的 來源及特性:

  1、CIK:它是用抗CD3單抗(MabCD3)、γ干擾素(IFNγ)、白細胞介素(IL-2)和IL-1培養外周血淋巴細胞產生的具有抗腫瘤活性的殺傷細胞。其增殖倍數、總的抗腫瘤作用及在動物體內的抗腫瘤作用均比既往常用的LAK細胞強。

  2、DC-CIK細胞:北京大學醫學部陸道培教授領導的細胞治療研究組,將攜帶白血病細胞抗原的DC與自體外周血淋巴細胞共培養產生的免疫效應細胞稱為DC-CIK。在DC-CIK中,T細胞尤其是殺傷性的T細胞的增殖倍數和IFNγ的分泌量明顯比CIK高。 CIK及DC-CIK用於治療 急性白血病的臨床研究 陸道培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在世界上首次採用體外培養的自體CIK靜脈回輸技術,對2例化療困難且合併丙型肝炎的白血病患者進行治療。在治療後,患者不但白血病融合基因(AML/ETO或PML/RARα)轉陰,而且血丙肝病毒基因(HCV-RNA)也轉陰,肝功能改善。

  迄今為止,該研究小組用自體CIK或自體DC-CIK治療了111例經化療或(和)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ASCT)治療後完全緩解(CR)的急性白血病患者。96例CR患者在接受CIK或DC-CIK治療後,5年無病生存率(DFS)為66%,明顯高於在該醫院接受單純化療或ASCT治療的患者。在CIK或DC-CIK治療後,14/15例殘留的白血病染色體和(或)基因標誌均轉陰;3/6例肝脾腫大患者的肝脾及髓外白血病者的髓外腫塊均明顯縮小甚至消失,而且無病生存至今。 自體CIK或DC-CIK回輸治療比較安全,無1例發生嚴重不良反應,發生的不良反應(如畏寒、寒戰、發熱和疲乏)均在24小時內消失。在完成治療後,很多患者能繼續工作或學習。

  自體CIK或DC-CIK治療急性白血病或慢性丙肝的成功,為急性白血病或慢性丙肝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新型治療方法,也為其他惡性疾病或慢性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免疫治療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