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膜瘤是常見的顱內腫瘤,好發於矢狀竇旁,大腦凸面,大腦鐮旁,其次為蝶骨嵴、鞍結節、嗅溝、小腦橋腦角及小腦幕等部位,也可多發。其人群發生率為2/10萬。佔同期原發腦腫瘤的 19.2%,僅次於膠質瘤,是神經外科常見的顱內腫瘤之一。
腦膜瘤起源於腦膜及腦膜間隙的衍生物,大部分來自蛛網膜細胞,因此可以發生在任何含有蛛網膜成分的地方。腦膜瘤的發生原因尚不明確,據分析可能與一定的內環境改變和基因變異有關,包括顱腦外傷,放射性照射、病毒感染以及合併雙側聽神經瘤等,並非單一因素造成。
腦膜瘤的性質――良性為主
腦膜瘤呈球形生長,與腦組織邊界清楚,瘤體多為球形、扁平形或啞鈴形。大多數的腦膜瘤都屬良性腫瘤,生長緩慢,病程長,其出現早期症狀平均約為2.5年,長者可達6年之久。部分腦膜瘤可能間變為惡性,切除後復發很快。
腦膜瘤的常見臨床症狀
不同部位腦膜瘤可有不同的臨床表現,因成年人發病較多,故凡成年人有慢性頭痛、精神改變、癲癇,一側或兩側視力減退甚至失明、共濟失調或有侷限性顱骨包塊等。特別是伴有進行性加重的顱內壓增高症狀時,要考慮腦膜瘤的可能性。眼底檢查常發現慢性視神經乳頭水腫或已呈繼發性萎縮。
腦膜瘤的檢查
1、顱骨平片
顱內腦膜瘤需要常規攝顱骨平片,約有75%病例在平片上可以顯示出顱內腫瘤的徵象,而30%~60%的病例可根據平片的徵象作出腦膜瘤的診斷。
X線顱骨平片的徵象,一部分屬於顱內腫瘤,顱內壓增高的間接徵象,如蝶鞍骨質侵蝕與擴大,腦回壓跡明顯與松果體鈣化斑移位,少數情況下,顱縫分離。另一部分是腦膜瘤直接引起的徵象,包括腫瘤區域性骨質增生與破壞,腫瘤血運增加引起的腦膜動脈溝變寬與增多,腫瘤鈣化,區域性骨質變薄等,這幾點常是腦膜瘤可靠的診斷依據。
2、CT和MRI掃描
在腦膜瘤的診斷上,CT和MRI掃描已取代同位素腦掃描、氣腦和腦室造影、腦膜瘤多為實質性且富於血運,最適合於CT和MRI檢查,其準確性能夠達到發現1cm大小的腦膜瘤。
CT掃描,腦膜瘤有其特殊徵象,在顱內顯示出侷限性圓形密度均勻一致的造影劑增強影像,可並有骨質增生,腫瘤周邊出現密度減低的腦水腫帶,相應的腦移位,以及腦脊液迴圈梗阻引起的腦積水徵象。
MRI掃描,在T1WI上,腦膜瘤訊號與臨近腦皮層相似,常為等訊號,而與腦白質比較為低訊號。在T2WI上為等訊號所掩蓋。增強後,腦膜瘤有顯著而均勻的增強,其附著處的硬腦膜因受腫瘤浸潤有顯著增強,稱“硬膜鼠尾徵”或“腦膜尾徵”。
3、腦血管造影
對某些腦膜瘤,腦血管造影仍是必要的。尤其是深部腦膜瘤,它的血液供應是多渠道的,只有通過腦血管造影,才能夠了解腫瘤的供應來源,與腫瘤的血運程度和鄰近的血管分佈情況,這些對制定手術計劃,研究手術入路與手術方法都有重要價值。
如果能作選擇性的頸外動脈、頸內動脈及椎動脈造影,特別採用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技術,則血管改變徵象更為清晰而明確。
腦膜瘤的治療
手術切除是主要治療方式
對腦膜瘤的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如能早期診斷,原則上應爭取完全切除,並切除受腫瘤侵犯的腦膜與骨質,以期根治。對於一部分晚期腫瘤,尤其是深部腦膜瘤不可勉強從事全切除術,以免引起危險招致病人死亡;而宜限於腫瘤次全切除,消除腫瘤症狀。
放療是有效的輔助治療手段
對於難以進行手術或術後殘餘的腦膜瘤,放射治療特別是伽瑪刀治療都是可選的治療方式。可以有效的停止腫瘤生長、縮小腫瘤體積、降低複發率。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