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直腸息肉是指結、直腸粘膜上所有隆起性病變,包括腫瘤性和非腫瘤性。未明確病理性質前統稱息肉。結直腸息肉病與結直腸息肉的區別在於數目之分,傳統臨床上把多於100枚以上的稱為息肉病。目前亦有采用基因分析方法診斷息肉病的,但價格昂貴尚未普及推廣。
結直腸息肉分為:
1、新生物性息肉:主要就是腺瘤性息肉,是公認的癌前病變。內鏡下摘除它能減少結直腸癌的發生。此種腺瘤分三種類型: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管狀絨毛狀混合的腺瘤。以管狀腺瘤最為多見,佔比75一90%其中廣基腺瘤較有蒂腺瘤癌變機率大,腺瘤越大瘤結構中絨毛狀成份越多,癌變機率更大。
2、非腫瘤性息肉:主要包括,炎性息肉,幼年性息肉,此為良性病變,原則上不須手術治療。
結直腸息肉病主要有兩種:
1、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屬於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常於青春發育期出現結直腸腺瘤,逐漸增多,甚至可滿布所有結直腸粘膜,如不及時治療終將發生癌變。
2、黑斑息肉病:也稱Peutz一Jeghers綜合徵,是一種少見的顯性遺傳病,特點是胃腸道多發息肉伴口腔粘膜口脣口周肛周及雙手指掌足底有黑色素沉著。該病以小腸息肉為主,約三分之一的病人有結直腸息肉。
治療原則:
1、小息肉一般在行結腸鏡檢查時予以摘除並送病理檢查。
2、直徑大於2cm的非腺瘤性息肉可於結腸鏡下分塊切除;直徑大於2cm的腺瘤,尤其是絨毛狀腺瘤應手術切除,可經肛門手術〈腹膜反折以下〉或行腹腔鏡下及開腹手術切除〈腹膜反折以上〉。目前隨著內鏡下手術水平的發展和提高,相當一部分此類病人均能在結腸鏡下完成手術切除,標本送病理檢查,示病理結果決擇下一步治療方案。病理檢查如果提示腺瘤癌變穿透粘膜肌層或浸潤粘膜下層則己歸屬浸潤性癌,應按結直腸癌原則處理。如果腺瘤癌變未穿透粘膜肌層,未侵犯淋巴血管切緣無殘留分化程度好,結腸鏡下摘除後可暫不行進一步外科手術,應密切隨防複查腸鏡觀察。
3、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應爭取在青春期內確診並行根治性手術。黑斑息肉病一般不癌變,又難以全部切除。故無症狀者可隨訪觀察,有症狀者可行息肉摘除或腸段切除。炎性增生性息肉症狀不明顯,無需特殊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