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史以來肛瘻這個看起來不起眼的疾病就以它的高發病率和高複發率一直困饒著人們,不少患者雖經治療還是反覆發作,有的甚至經過手術仍有愈而復發,病期可達數年或數十年之久。所以,肛瘻特別是高位肛瘻是當今世界上公認的外科領域內難治性疾病之一。
凡是得過肛瘻的人都有這樣的經歷,起初會認為那隻不過是一個小小的瘻瘡,只要打打針、吃一點消炎藥或者塗一些藥膏就會痊癒了。殊不知,過了一年又一年,只要身體稍微勞累或大便異常則肛瘻就會再度發作而引起痛苦,到頭來還是需要醫生手術解決。正因為這種僥倖心理,有些病人延誤了治療時間使病情逐漸加重甚或經久未愈而出現惡變情況。因此,我們奉勸得了肛瘻的患者朋友們,有病應儘早手術治療,只有手術才是唯一的治癒辦法。為什麼這樣說呢?讓我們從頭講起。
肛瘻又稱肛門直腸瘻,是指直腸、肛管與肛門周圍面板相通的瘻管,也就是說自肛管直腸內有一管道通向肛門周圍面板。根據記載我國是認識該病最早的國家之一,在成書於戰國以前的《山海經》中已明確提出了瘻的病名,並記載了治療瘻疾的方法。在《神農本草經》中已經確定了專用病名和治療方法。在明代我國醫學最早提出用“掛線術“治療肛瘻並沿用至今。西醫將肛瘻稱為fistula,從最早認識到現在也有上千年的歷史。但那時無論國內還是國外對肛瘻的解剖認識還不詳細,因而治療方法也都很原始,只是近百年來人們對肛瘻病因、病理的認識才有了突破性進展,因而治療方法也有了很大的改進。
一般說來,肛瘻是肛門周圍膿腫的後遺症,即膿腫自行破潰後或被醫生單純切開引流後,膿腔逐漸萎縮變細而形成的一個管道。暴露在肛門外的開口叫瘻的外口,在肛管直腸內的開口叫瘻的內口。內口實際上就是最初肛門腺感染的“禍根”所在,它常常位於直腸肛管交界處。人體在正常情況下內口是肛門周圍腺體通向肛管直腸的通道口,具有排出腺液,滋潤大便、有利於大便排出的作用。在異常情況下,因感染而形成肛門膿腫,這時由於炎症的刺激使內口增大脆性增加,以後就形成肛瘻。正是由於這種內外口的相互貫通,所以常有分泌物或稀便從肛內自瘻管外口溢位,這樣一來,瘻管自然就不能自愈了,即使使用藥物也只是暫時的保守治療方法,而不能達到徹底治癒的目的。
在症狀表現上,病人一般有肛管直腸周圍膿腫的病史,表現為全身發冷發熱,肛門周圍發紅、腫脹、跳痛、食慾茶、大便祕結、坐臥不寧等,以後自行破潰或被手術切開,自破潰或切開處不斷排出膿血性分泌物,有時瘻口暫時封閉,經一段時間後封閉的瘻口再破潰排膿,如此反覆發作。另外,肛瘻除了有分泌物外,病人還經常出現肛門瘙癢、潮溼,一旦感染區域性疼痛加重並伴有體溫升高,反覆發作的病人在瘻管外口可出現肉芽增生並有明顯的條索狀物通向肛管內。
臨床上我們常將肛瘻分為簡單肛瘻和複雜肛瘻兩種,每種肛瘻按內口的高低又分為高位肛瘻和低位肛瘻。簡單肛瘻只有一個內口外口,複雜肛瘻則有多個瘻管和外口;在專業領域裡劃分簡單肛瘻和複雜肛瘻以及高低位肛瘻的原則主要是根據內口位置的高低和走行確定的。簡單的說就是內口在肛管直腸環平面以上者為高位肛瘻,在其以下者為低位肛瘻,但位置的高低需經臨床醫生經過仔細檢查才能得出診斷,病人本身無法確定。簡單的低位肛瘻位置淺、瘻道直,手術較容易;複雜的低位瘻,因內口位置不高,故手術也不復雜。但高位肛瘻無論是簡單還是複雜瘻,手術都相對較難,主要是因為瘻管走行的位置在肛門直腸環以上,如果處理不好瘻管和內口,手術就會失敗,容易復發甚至造成肛門失禁,給病人造成很大的痛苦。
那麼,患了肛瘻怎麼辦呢?首先不要畏病忌醫,要到醫院找專業醫生給以明確診斷,同時提醒廣大患者,一定要去正規醫院的專科門診進行診治,因為第一次手術的失敗會給再次手術造成困難而且容易復發。不要輕信那些“不住院、不手術、不復發、花費少、效果好”的小廣告。我們就經常碰到在那些不正規、缺少專業知識的醫療機構手術後短時間內復發而再來我院治療的患者。目前,國內治療簡單肛瘻的手術方法大同小異,即將內外口全部切開,使創面完全開放,然後經過換藥使創面達到癒合。治療低位複雜肛瘻、高位肛瘻(包括簡單的和複雜的),則因醫療技術水平的差異而存在著很大區別。在很多醫院治療低位複雜瘻的方法是將所有外口幾管道全部切開,這樣一來,瘡口雖然癒合了,但手術後的痛苦和瘢痕卻是巨大的;而治療高位肛瘻則多采用傳統的掛線療法,雖然安全可靠,但掛線術同樣存在著相似的問題,而且手術後癒合時間長,病人痛苦大,。此外,根據我們多年的臨床觀察還發現,掛線術還有易復發和引起肛門溝狀缺損的問題。因此,在治療低位複雜肛瘻和高位肛瘻時,我們根據引進的目前國內比較先進的“安氏療法”原理,對術式作了大膽改進,採用主灶切開、對口引流的方法治療低位複雜瘻,採用主灶切開加膠管引流術的方法治療各種高位肛瘻,使患者不但減輕了術後痛苦也減少了各種併發症的發生,通過多年的臨床觀察和隨訪,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且具有很大的醫療推廣價值。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