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少度算髮熱
一般而言,當腋下溫度超過37.0℃,一晝夜體溫波動在1℃以上可稱為發熱。
二、發熱的原因
1、感染性疾病包括各種病原體如細菌、病毒、肺炎支原體、立克次體、真菌、螺旋體及寄生蟲等侵入後引起的發熱。研究表明,寶寶發熱的主要病因以感染性因素為主。而在感染性因素當中,呼吸道感染又是導致患兒發熱的首要病因。
2、非感染性疾病無菌性壞死組織吸收、變態反應、內分泌與代謝疾病、心力衰竭或某些面板病、體溫調節中樞功能失常、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等。
三、有效的降溫措施
1、退熱的目的
最主要的目的應是緩解患兒因發熱引起的不適(如煩躁、哭泣、活動減少、胃口不佳、睡眠質量下降等)。
2、降溫措施
(1)物理降溫:包括區域性降溫和全身降溫。區域性降溫,我們可以使用冷毛巾,冰袋,化學制冷袋,把這些放到患兒大血管走行的部位。例如患兒的額頭、頸部、腋下、腹股溝、膕窩。通過冰袋的傳導來將來達到降低體溫的目的,請大家注意,寶寶有一些部位是不能夠用冷的,包括我們的枕後、耳廓、心前區、腹部、陰囊、足底,這當中枕部、耳廓、陰囊用冷可能會造成凍傷,腹部用冷可引起腹瀉,心前區用冷可導致反射性心率減慢、心房纖顫或心室纖顫及房室傳導阻滯,足底用冷的話會導致反射性末梢血管收縮影響散熱或引起一過性冠脈的收縮,會影響患兒心功能。全身物理降溫可以採取溫水擦浴或者給寶寶洗個澡。
(2)藥物降溫:根據醫囑給患兒進行藥物降溫。使用藥物降溫時要要密切觀察藥物的療效,防止體溫的驟降,以免引起患兒虛脫或休克。
3、加強病情觀察
(1)加強對體溫的監測,通常我們要1天測4次體溫,如果是高熱時需要每4個小時測量體溫1次。
(2)需要觀察患兒有沒有寒戰,淋巴結腫大,出血等伴隨症狀。
(3)觀察發熱的原因和誘因有沒有被去除。
(4)觀察降溫的效果,通常實施降溫措施30分鐘後複測體溫。
(5)觀察患兒四肢末梢迴圈的狀態以及是否出現抽搐等症狀。
4、補充營養和水分
在患兒發熱時我們要給予“三高”飲食,即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清淡易消化的流質或者是半流質飲食。要注意加強水的補充,可以在白天的時候少量多次給予。
5、保持清潔和舒適
(1)休息。由於發熱會消耗大量的體能,所以在發熱的時候儘量多休息。
(2)保持口腔清潔。由於在發熱的時候,口腔分泌的唾液會減少,而口腔黏膜容易滋生細菌,那這個時候我們要協助患兒晨起、餐後、睡前進行刷牙或漱口,以保證口腔的清潔。而口腔黏膜容易滋生細菌,那這個時候我們要協助患兒晨起、餐後、睡前進行刷牙或漱口,以保證口腔的清潔。
(3)做好面板的護理。患兒發熱往往會出大量的汗,所以這個時候要及時為患兒擦乾汗液和更換衣物,保持面板清潔、乾燥,防止受涼。
6、心理護理
做好患兒的心理護理,因為在心裡很緊張的情況下,患兒的體溫會進一步的升高,所以這個時候要儘量的去安慰患兒,使其放鬆。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