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骨關節病是怎麼回事,膝骨關節病應該怎麼治療?
膝關節疼痛臨床上很常見,從門診看到的情況分類來說,首先要除外外傷性膝關節痛(就是運動過度、跌打損傷等各種外傷產生的膝關節疼痛),然後排除一些風溼類風溼性的、感染性的膝關節炎等(都不多見),剩下的基本就是骨性關節炎了。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指膝關節關節面軟骨發生原發性或繼發性退變及結構紊亂,伴隨軟骨下骨質增生、軟骨剝脫,從而使關節逐漸破壞、畸形,最終發生膝關節功能障礙的一種退行性疾病,隨著我國社會逐漸老齡化,這個發病率會居高不下。
所以患者來門診後總是會這樣進行主訴:沒有明顯外傷後出現的膝關節疼痛,起初疼痛輕,時有發作,慢慢加重,並且變成持續疼痛,勞累後,上下樓梯時疼痛明顯。早上起來關節覺得有點僵硬,活動後稍微好點,走多了疼痛又加重。膝關節活動時可以聽到或摸到彈響聲、摩擦感。甚至關節出現變形,難以做下蹲動作。
膝關節幾乎是人體最複雜的四肢關節了,它默默承受著人體的重量,以及運動帶來的更大的負荷,現代人喜歡運動,但不恰當的運動反而會加重它的損耗,使得骨性關節炎這個以前的老年病更加的年輕化。
我們要知道的是,膝關節有三個關節面,這些關節面就像機器軸承一樣互相磨合、滑動、產生關節的相對,當然關節面之間、周圍都有韌帶附著,韌帶的作用一方面是限制活動範圍,一方面也有保護膝關節穩定和緩衝、防止受傷等作用;上下關節面之間還有兩塊半月板,這個結構就像之前說椎間盤“墊子”的那個比喻差不多,但也有不同,大家可以按那個先理解。
關節面之間的間隙叫關節腔,關節腔內有少量的關節液,起到潤滑、減少關節軟骨面磨損、營養關節軟骨的作用,就像我們自行車鏈條上會塗機油減少鏈條與齒輪的磨損差不多意思,但是炎症疼痛、或者關節退化時,關節液會增多或減少,成分發生改變,反而起不到保護作用。所以當膝關節有過多炎性液體時要穿刺抽出,關節退化關節液少時可注射入一些潤滑劑如玻璃酸鈉。
瞭解了膝關節的結構,我們就容易理解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發病過程了:長期行走運動姿勢不良,不合理的劇烈運動,體重過重膝關節長期承受高負荷,長期勞作負重用力,長時間蹲著做事等等,都會導致膝關節的關節軟骨面磨損,周圍韌帶組織受傷,也許這些勞損平時都不能覺察的到,因為身體的代償能力會去修復維持。但隨著年齡增長,或者隨著勞損加重超過了修復的極限,就會慢慢導致疾病的發生。
關節面的表面是軟骨結構,就像我們吃筒子骨表面的那層“脆骨”,隨著磨損的增加,表面的“脆骨”被磨去,就會顯露“脆骨”下的骨皮質,骨皮質相對於軟骨面來說是粗糙的,與關節面磨合後會互相加劇彼此的損耗。這時人體的修復能力達到極限,就會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實際上也是保護反應),人體會在摩擦的骨面上重新增生出骨質來,這時就形成骨質的增生”,即俗話說的“骨刺”
為什麼說骨質增生是保護反應和代償而不是病?因為隨著關節面磨損超過修復極限,就出現了關節面的凹凸不平,機體會想方設法把它弄“平”,就會在軟骨缺損的地方增生骨質進行替代,但有時會替代過多,突出來一塊就像“骨刺”,此時磨損進一步加大,日積月累,不斷增生到一定程度,機體認為此時關節的主要作用已經不是運動了,它認為更重要的是穩定,減少關節面的摩擦從而減輕疼痛,所以不如把上下關節面直接“吻合”,所以就出現上面所說的情況,所以後期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彎曲都很困難。
所以我們拍片子時看到“骨刺”不要害怕,骨刺不是病,是一種身體的代償,我們更重要的是找到形成骨刺的原因,去糾正,去預防,去減少骨刺的進一步形成,從而減緩疾病的程序。而我們在市面上看到的那些宣稱“消骨刺”的治療方法,首先能不能消去要打個問號,即使消去了,病因不除,沒多久“骨刺”就又會長出來。
長了骨刺應該怎麼辦呢?
目前國內外比較公認的是階梯治療法,當然正式治療前建議去醫院就診,查體、拍X片、CT、MR,明確診斷,排除其他腫瘤、結核、骨折、感染、半月板損傷、韌帶損傷等等的病,明確關節退變的程度。
第一步、如果是初發,疼痛不適很劇烈,膝關節也不腫的時候,要注意休息,可採取一般的治療方式,首先是提高對本病的認識,進行合適的運動鍛鍊,超重的要減肥,建議採取游泳的鍛鍊方法而不是跑步,後者對膝關節負荷比較大,不會游泳的可以參考後面專門的膝關節周圍肌肉訓練方法。總之核心目的是防止關節過度運動和過度負重,避免機械性損傷。同時可以做做理療,疼痛的厲害可以口服消炎止痛藥,比如吲哚美辛、雙氯芬酸、布洛芬、氯諾昔康等等,一種就行,服藥原則腰椎間盤突出症那篇講過了。要注意一旦出現症狀就要進行膝關節的保護、鍛鍊和預防再次發作,這點非常重要,比治療還重要,所以多次強調。
第二步、在一般治療的基礎上加上藥物治療,藥物治療的第一個就是止痛藥,可以分為非甾體消炎止痛藥,就是上面講的一般的止|痛|藥,還有好一點的選擇性COX-II抑制劑,主要就是之前說的塞來昔布,還有進一步的麻|醉|鎮|痛|藥、中|樞|神|經|系|統|鎮|痛|藥等。
第二個特異性的藥物是硫酸氨基葡萄糖,總有患者來問書生,膝關節炎吃這個有沒有用?書生查過相關文獻,氨基葡萄糖其實是軟骨的一種成分,具有修復損傷的軟骨細胞的作用,但是它的用藥途徑是口服,故而對它到達膝關節軟骨面的作用程度有所懷疑,一般情況下不太推薦。那到底用不用?一句白話:聊勝於無,有比沒有強。
我們臨床上也常用封閉鍼關節腔注射,止痛效果也很好,但不能長期用。
第三步、如果已經到了關節畸形、疼痛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的地步,保守治療沒有效果,就得手術,關節鏡手術或者開放手術甚至人工關節置換技術已經很成熟了。
最後說說鍛鍊方式和預防。其核心目的是防止關節過度運動和過度負重,避免或減少機械性損傷,延緩關節退變程序,還是那句話,保養得好,使用壽命長,故障才會少。
還要補充的一點,其實也是最重要的:對膝關節傷害較大的運動方式有哪些?爬山、過多的上下樓(尤其是下樓)、劇烈奔跑、跳躍以及做到這些動作的運動比如籃球、足球。建議到了一定年齡後,因為人體膝關節的修復能力逐漸減退,運動方式應該逐漸變得平和,游泳、步行、自行車都是推薦的。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