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放射學是近年迅速發展起來的一門融醫學影像學和臨床治療學於一體的邊緣學科。涉及人體消化、呼吸、心血管、神經、泌尿、骨骼等幾乎所有系統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在影像學方法的引導下采取經皮穿刺插管,對患者進行血管造影、採集病理學、生理學、細胞學、生化學檢查資料,進行藥物灌注、血管栓塞或擴張成形及體腔引流等"非外科手術"方法診斷和治療多種疾病。其特點是簡便、安全、有效、微創和併發症少。許多介入方法成為了主要的治療方法,甚至取代或淘汰了原來的外科手術。介入放射學是臨床醫學和醫學影像相結合的產物。介入放射學的發展與普及,不僅引起醫學界的極大關注和眾多患者的歡迎,而且極大地刺激著電子、物理、化學、鐳射、計算機、生物醫學等眾多學科相互滲透、相互促進,不斷研製出更多的器械,以滿足介入放射學發展的需要,同時也使介入放射學在發展中不斷完善。
介入放射學的範圍:多數學者認為介入放射學是以醫學影象學引導下的導管診斷和治療技術為特徵的,並將其分為血管性介入放射技術和非血管性介入放射技術兩大類:(1)血管性介入放射學:血管疾病方面:包括經皮腔內血管成形、血管支架、房問隔切開、心臟瓣膜成形、溶栓治療、非血栓性缺血、控制出血(急慢性創傷、產後、炎症、靜脈曲張等)、動脈導管未閉栓塞、血管畸形以及動靜脈瘻與血管瘤栓塞治療、下腔靜脈過濾器、TIPSS、血管再建、各種血管造影診斷、靜脈取血診斷等等。腫瘤性疾病方面:包括腫瘤的供血栓塞與藥物灌注、動脈內照射、放射性損傷的預防、化療、術前栓塞腫瘤血管、血管作用性藥物及酒精等灌注。其它方面:包括脾功能亢進的治療與激素失衡的治療。(2)經皮活檢:胸部:包括肺、心內、胸膜、縱隔、胸壁等的腫塊或病理組織。腹部:包括腹內腫塊、肝(經腹或經頸)。腹膜後腫塊、胰、淋巴結、腎、腎上腺。肌肉骨骼:包括四肢、頭顱、脊柱、肋、胸等骨骼以及軟組織腫塊。其它:包括甲狀腺、乳房、眼眶。(3)抽吸引流膿腫:包行肺、肝、腹(隔下或肝下)、腹膜後。襄腫:包括腎、肝、胰腺假襄腫、乳房,甲狀腺。膽道引流。腎造口。(4)其它取石:包括泌尿道、道膽取異物。腔內治療:包括腎襄腫、肝襄腫、骨襄腫、嗜伊紅肉芽腫、膿腫。刷檢:包括肺、泌尿道、膽道、胃腸道。腸扭轉的壓力整復。腸套疊的壓力整復。
總之,凡在影象診斷儀器指導下所作的經皮導管治療技術,以及經皮穿刺或插管後注入造影劑作診斷的技術都應屬介入放射學範疇。由於介入放射學範圍較廣,新的器械和介入方法不斷的產生,根據不同的器械和學科的發展情況有不同的分類方法。介入放射學發展簡史和其它學科一樣,介入放射學的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探索過程。
今天,介入放射學技術日臻完善,在世界醫學界引起了廣泛的關注,掀起了一股研究和應用的熱潮。介入放射學的範圍在不斷的擴充套件。由於其具有微創,有效的特點,目前國內外許多機構都成立了介入放射科或介入治療科,使工作開展更便利,介入治療已經成為部分疾病的常規診治措施,甚至取代了外科手術。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