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治療必須重視的誤區
高血壓病是一種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由於中國老年人口的增長、飲食結構變化和鹽攝入量的增加,中國高血壓病患者顯著增加。2012年底調查,中國高血壓患者數量已達2億,並且還在以每年300多萬人的速度增多,也就是每三個家庭就有一個高血壓病患者。高血壓不僅患病率高,其導致的心腦腎血管疾病是致殘致死率高的主要原因。
目前在中國,高血壓的防治出現一種“三低”現象,即知曉率低:高血壓病人中只有35.6%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壓;治療率低:高血壓病人中只有17.1%進行治療;控制率低:高血壓病人中只有4.1%堅持服藥並將血壓控制在正常範圍內。防治高血壓,要在治療中注意以下一些誤區:
誤區之一 沒有症狀不用藥
高血壓病人症狀的輕重與血壓高低程度不一定成正比,有些病人血壓很高,但其血壓是長期慢性增高,病人已經完全耐受了這種狀況,一般不會有什麼症狀;相反,有些病人血壓短期內快速增高,雖然僅輕度升高,症狀卻很明顯。這是個體對血壓升高的耐受性問題。另外,有無臟器損害以及臟器官損害程度與血壓高低疊加在一起的綜合因素,也會呈現不同的症狀。因此,憑自我感覺來估計血壓的高低,往往是錯誤的,也容易延誤治療。
誤區之二 血壓降低可停藥
病人在應用降血壓藥物治療一段時間後,血壓降至正常,即自行停藥;結果在不長時間後血壓又升高,還要再使用藥物降壓,這樣不僅達不到治療效果,而且由於血壓較大幅度的波動,將會引起心、腦、腎發生嚴重的併發症,如腦溢血等。正確的服藥方法是服藥後血壓降至正常,可繼續維持原治療方案,而不應斷然停藥。
誤區之三 道聽途說濫用藥
研究表明,人體血壓有節律性的變化,一般在上午和下午有兩次高峰,夜間血壓較白晝低。而高血壓病人往往這種節律消失,血壓變化大,清晨醒後變化最大,患者容易在早晨和夜間發生腦卒。傳統降壓藥多為短效製劑,需每日3次服用,維持作用時間短,無法使24小時的血壓均控制在正常範圍內。目前多主張應用長效降壓藥物。由於高血壓病人個體差異,藥物的選擇應該聽取醫師的建議,不要隨便參照他人的治療方法。
誤區之四 降壓過快過低
一些高血壓病人希望血壓降得越快越好,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因為,血壓降得過快或過低會使病人感到頭暈、乏力,還可誘發腦血栓形成等嚴重後果。尤其是老年人要注意平穩降壓。
誤區之五 降壓不達標
對有併發症時應將血壓降得更低認識不足。按現代高血壓控制標準,凡合併糖尿病或併發糖尿病腎病時,目標血壓水平應降得更低,應在130/80mmHg以下,合併腎功能不全時應≤125/75mmHg,這樣有助於降低心腦血管事件的危險。但目前許多人對此認識不足,未能採取積極措施達到目標水平,因而心腦血管事件仍居高不下。
誤區之六 單純依賴降壓藥
高血壓的病因較多,首先應治療原發病,同時將血壓控制在正常範圍。原發性高血壓在降壓的同時,也要注意糾正不良生活習慣,如吸菸、高脂高糖高鹽飲食,不注意體育鍛煉等等,這些因素也可促使體內一系列代謝變化,使血壓進一步升高,或導致治療效果減退。所以高血壓必須重視綜合性治療。
誤區之七 忽視血壓監測和記錄
在降壓治療過程中,許多患者因各種原因長期不監測自身血壓變化,這也是一種誤區。因為目前的降壓原則中十分強調個體化用藥。究竟怎樣才能達到“個體化”,不是簡單一句話,而是要做許多實際工作的,其中一項便是堅持每日或每週定期對血壓的監測並記錄,以便掌握用藥與血壓變化的關係,瞭解需要用多大劑量或怎樣地聯合用藥能使血壓穩定在理想水平上,同時有利於醫生更為準確指導患者用藥。所以,正確的做法是定期主動測量血壓,可在家裡自我測量每天1~2次,至少每週測量兩次。每一季度尤其是季節變化時到醫院做一次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以使降壓達標率得到提高和用藥實現“個體化”。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