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一 :估計血壓
血壓的高低與症狀的多少、輕重並無平行關係。有的病人 ,特別是長期高血壓病人 ,由於對高血壓產生了“適應” ,即使血壓明顯升高 ,仍可不出現任何感覺不適 ,誤認為只要沒有不適感覺 ,血壓就一定不高。高血壓病人應主動定期測量血壓 ,如 1周至 2周 ,至少測量血壓 1次。以便採取相應的措施 ,不能“憑著感覺走”。
誤區二 :不求醫、自行治療
目前 ,市場上治療高血壓病的藥物多達幾十種 ,各有其適應症和一定的副作用 ,不僅藥物種類繁多 ,製劑複雜 ,降壓機制等也各不相同。自行購藥服用 ,帶有一定盲目性、片面性 ,也有一定的不安全因素存在。所以 ,應先經醫生診斷 ,作必要的化驗檢查 ,然後進行治療。千萬不要憑想像 ,或認為只要是降壓藥就能用 ,更不能一味追求那些新藥、特藥 ,或認為價格越貴的藥越是“好藥”。
誤區三 :不按病情科學治療
有少數病人 ,把別人降壓效果好的藥物照搬過來為己所用 ,這是既不客觀又不現實的。因為 ,同樣是高血壓的病人對降壓藥物的敏感性、耐受性卻是大不相同的。如某人用某藥降壓效果非常明顯 ,而另外一人卻效果不明顯 ,甚至無效。再如服用短效硝苯地平時 ,有一小部分人會即刻發生心悸、臉紅等不適症狀 ,而多數人則感覺良好。因此應當根據病情 ,因人而異合理選用藥物 ,最好在有經驗的醫生指導下進行。
誤區四 :長期服用一類藥
每日一次有的病人盲目長期服用一類降壓藥 ,服藥只作為一種生活習慣 ,任何藥物長期服用都會降低療效 ,產生耐藥性 ,並易產生藥物副作用。同時 ,有不少病人的血壓往往需要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降壓機制的藥物聯合應用才能有效地降低其血壓。另外 不同的病人應根據病程、年齡、個體差異、臟器損害的有無以及程度等情況 ,選擇適當的藥物加以治療,千篇一律或長期服用一類藥物是不可取的。所以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 ,按照病情需要及時選擇和調整藥物。
誤區五 :能降壓的都是“好藥”
有不少高血壓病病人以為只要能降低血壓的都是“好藥”。而理想的降壓藥物應該是 :能有效地降低血壓 ;連續用藥而不產生耐藥性 ;副作用少 ;能降低高血壓病引起的併發症 ;降壓效果持久 ;服用方便 ;藥價適宜。
誤區六 :只顧服藥、不顧效果
治療高血壓病的主要目標是不僅要將血壓降至正常或理想水平 (小平 130/85毫米汞柱 ),而且要長期穩定
,進而達到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病的病死率和病殘的目的。由於種種原因(如怕麻煩、出差 ),不定期測量血壓 ,一味“堅持”服藥 ,此為“盲目治療” ,會使得血壓忽高忽低 ,或者出現不適感 ,並且易產生耐藥性或副反應。
誤區七 :血壓降得越快、越低越好
有的高血壓病病人一味追求血壓達到正常水平 ,甚至認為降壓應該是越快越好、越低越好。其實不然 ,一般來講除高血壓急症 (如高血壓危象、高血壓腦病等 )外 ,其餘高血壓病病人均宜平穩而逐步降壓。因為 ,血壓下降過快、過低 ,不但會使病人出現頭暈 ,乏力等體位性低血壓的不適症狀 (也稱“腦貧血”),還極易發生缺血性腦中風 ,甚至誘發腦出血 ,這種情況尤其在老年人為甚。因為老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動脈硬化 ,此時偏高的血壓有利於心腦腎的血液供應 ,如果一味要求降到正常水平 ,勢必影響上述臟器的功能 ,反而得不償失。因此降壓治療時必須要掌握住緩慢、平穩的原則。
誤區八 :單純依賴藥物 ,不做綜合治療
有人認為 ,得了高血壓只要堅持長期、規則地服藥就準好 ,其實不然。因為高血壓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所造成的,其中包括不良的生活方式等。所以藥物治療的同時也需要採取綜合措施 ,否則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一般地說,高血壓的治療應包括藥物和非藥物兩種。非藥物治療有 :一般治療 (合理休息、適當鎮靜 )、飲食冶療、運動等。早期、輕度高血壓病人 ,在用降壓藥物前可先試用非藥物治療。 3~ 6個月後複查血壓 ,如多次測量血壓均在正常範圍內可繼續非藥物治療 ,並定期測血壓 ;如症狀明顯 ,則應同時應用降壓藥物。對於中、重度高血壓病病人在採取降壓藥物治療的同時 ,也要配合非藥物治療才能有效地控制血壓。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