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競爭激烈,生活節奏加快,人們每天要應對不同的壓力和矛盾,導致各類心理疾病發病率明顯提高,如:抑鬱症、焦慮症、失眠等。雖然人們也越來越重視精神問題,但是由於精神病的健康知識普及不夠,導致人們在精神病的認識上存在一些誤區,對於心理疾病存在較多社會偏見和誤會,導致有問題不敢看心理醫生,看了心理醫生怕被別人知道等,再次增加心理壓力,導致社會適應不良。我現在就當前社會上常見的,對心理疾病的認識誤區介紹給大家,希望大家來普及精神衛生知識,為大家的心理健康貢獻一份力量:
心理疾病等同於神經病:人們經常會認為這是同一種疾病,其實這是兩種表現完全不同的疾病,重的心理疾病一般稱為精神病主要表現思維胡亂、行為紊亂等,主要為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患者,就診科室為精神科,往往需要住院治療;輕的心理疾病如抑鬱症、焦慮症、失眠症等就診於心理門診,一般門診治療即可;但只要規範性治療,大部分都可以得到良好的控制。而神經病是指在神經系統發生器質性病變,如:癲癇、腦梗塞、腦出血、腦外傷、偏癱、帕金森氏病等,就診科室為神經內科或外科。
心理疾病都表現為胡言亂語、喜怒無常是“瘋子”:其實,只有一小部分精神病人有這種表現。有些患者可表現為感覺、認識、記憶力、注意力、智力、情緒或行為等某個方面的異常,而其他方面基本正常,特別是在早期,症狀更不明顯。至於抑鬱症、焦慮症、失眠症等心理疾病往往無以上表現,非專業人員一般無法判斷是否異常。
心理疾病病人都有暴力傾向:很多人都不敢接近精神病人,認為只要是精神病人都有暴力傾向,其實只是某種型別的精神病人有暴力傾向,如躁狂症、妄想症等,並不代表所有的精神病患者都有暴力傾向,不能以偏概全。
心理疾病無法治癒:目前大多數心理疾病只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規範化干預,預後往往令人滿意。可以由於諸多原因,使得治療不及時,不規範,甚至不治療,導致疾病錯過最佳治療機會,留下後遺症或傷害自己、危害他人等,令人遺憾。
心理治療可以解決所有的心理疾病:很多精神病患者都希望通過單純依靠心理治療來解決問題,這是片面的觀點,它誇大了心理治療的作用。如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礙等,他們的發生不僅與心理因素有關,還與大腦內某些神經遞質失調有關,因此治療中還應以藥物治療和後期的心理治療相結合進行。
朋友們,為了我們的心理健康,家人、朋友的健康,社會的進步、和諧,讓我們攜起手來,宣傳心理衛生知識,消除社會偏見,為心理疾病患者撐起一片藍天,行動起來吧!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