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是足骨中最大的附骨,跟骨骨折為跗骨骨折中最常見者,約佔全部跗骨骨折的60%。多由高處跌下,足部著地,足跟遭受垂直撞擊所致。其中大部分骨折涉及距下關節面,預後較差,致殘率高。
【治療】
1、非手術治療適應證:移位不明顯的跟骨骨折,骨折移位<2mm;後關節面仍然相連於粗隆骨折塊上的骨折;骨折時間在損傷後5天內;嚴重的開放性骨折。
(1)用彈力繃帶包紮傷足,抬高患肢。鼓勵早期開始患肢功能運動及架拐負重。
(2)骨牽引治療跟骨結節持續牽引下,按早期活動原則進行治療。
(3)手法復位,足跖屈使斷面對位,用石膏靴固定於輕度跖屈位4~6周。
2、撬撥復位方法適應證:骨折塊與載距突分離的骨折;骨折線沒有跨越或壓縮後關節面;跟骨後結節撕脫性骨折。
3、切開復住內固定
(1)適應證:關節面不平整,臺階>1mm;跟骨長度短縮明顯;跟骨寬度增加>lcm;跟骨高度降低超過1.5cm;Bohler角<15°。
(2)主要手術方法:鋼板螺絲釘內固定、距下關節融合術、植骨術等。
【康復技巧】
1、術後第l天 患者術後不給予石膏外固定,抬高患肢,行腓腸肌、脛骨前肌等長收縮練習。
2、術後第2天 進行踝關節屈伸活動,每天活動80~100次,共分2階段完成,上、下午各訓練一階段。踝關節屈伸以主動鍛鍊為主,被動鍛鍊為輔。鍛鍊時勿用力過大,以防發生運動損傷。由於術後早期(術後24小時至傷口拆線)為傷口區域性炎性反應最明顯時期,為減輕傷口紅腫、滲出,可同時給予區域性傷口紫外線照射治療,使用一級紅斑量(2~3MED)照射,治療頻率為隔日1次,照射前解開包紮紗布顯露傷l2,照射完畢後常規消毒換藥。
3、術後第3天 開始在CPM機上進行踝關節持續被動屈伸功能訓練。首先從無痛或微痛角度開始,運動範圍根據患者對疼痛耐受程度而定,一般活動範圍在一25°~0°(0°為中立位,背伸為正值,跖屈為負值)之間。整個被動運動過程緩慢進行,每天訓練l次,每次訓練l小時;當CPM訓練結束後,囑患者將患肢平放於床上,將患足稍墊高,並即刻冰敷踝關節20~30分鐘。上述CPM治療共持續3~4天。
4、術後第5~6天起 患者CPM活動範圍每天增加l°,每天活動2次,每次l小時,共持續3周;術後2周患者拆線時,其踩關節屈曲範圍一般能達到一35°~5°。在患肢無明顯腫脹情況下,對患者施行輕柔、緩慢踝部按摩,防止躁關節軟組織粘連,同時進行足部抗阻力訓練以增強踝關節各肌群肌力。
5、術後1周開始 患者拄雙柺進行部分負重下地行走訓練,每天2~3次,每次30分鐘。
6、術後6周 棄拐,患者在姿勢鏡前進行平衡功能訓練,待患者能自行保持平衡後鼓勵其正常行走。患者在行走訓練過程中,嚴格遵循無負荷主動運動,部分抗阻力練習,完全負重主動活動練習過渡原則,同時還穿插進行屈髖、屈膝、踢腿、上下樓梯等訓練。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