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ACC/AHA/ESC房顫治療指南推薦對於有症狀的房顫患者,除藥物治療外導管消融可用於預防房顫的復發(IIa類)。2006年,《中國房顫治療目前的認識與建議》也推薦對於發覆發作的陣發性房顫患者(年齡< 75歲,無明顯器質性心臟病,左房直徑< 50mm),在有經驗的電生理中心,導管消融可作為一線治療手段。
目前導管消融治療陣發性房顫的成功率可達80%-90%,且入選病例多數為藥物治療失敗的患者,故導管消融治療房顫的實際有效性應該遠大於單純藥物治療的療效(約40%)。
對於經驗豐富的電生理中心,持續性房顫、合併心房擴大、心力衰竭以及伴有器質性心臟病的房顫,導管消融同樣有效。
房顫導管消融的臨床可行性毋庸置疑,對於有經驗的電生理中心,完成陣發性房顫導管消融的手術時間在2小時左右,與房室結改良或右側旁路的射頻消融時間相當,對慢性房顫,消融時間也不超過4-5小時,而且,房顫所特有的手術併發症如肺靜脈狹窄、腦卒中、左房食道瘻等的發生率<1%;
只要在術前充分準備,瞭解左房及肺靜脈的解剖,術中嚴格按照規範進行操作,及時發現併發症的早期徵象,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併發症的發生,因此,房顫導管消融也是安全的。
另一常見的情況是房顫消融術後發生的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其發生率在1.2%-21%(平均8%),多數見於消融後數日至數週內。環肺靜脈消融線上存在傳導縫隙(gap),是其發生的最主要的機制。其它的機制包括心房內大折返性房速(折返徑路大多與二尖瓣峽部和/或環同側肺靜脈前庭消融線之間的左房後壁有關)以及局灶性房速。
房顫消融術後房性心動過速部分房速可在術後2~5個月內自行消失,可能與消融線處組織纖維化和傳導縫隙逐漸消失有關。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