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鍼灸按摩科 副主任醫師 高援

  因嬰幼兒消化系統尚未發育完善,容易出現消化不良,導致患者出現腹瀉。嬰幼兒腹瀉雖然為常見的臨床疾病,但是若未及時進行鍼對性治療,仍會導致嬰幼兒患者出現嚴重消化不良,影響生長髮育。對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推拿配合中藥外用在治療嬰幼兒腹瀉的臨床應用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選取我於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嬰幼兒患者168例,其中男性89例,女性79例,年齡為0-4歲,平均年齡為(1.92±0.84)歲。臨床症狀為大便頻繁、發熱、腹脹等,部分患者出現脫水、電解質失衡等。經臨床檢驗,患者均出現腹瀉症狀。

  1.2 一般方法

  1.2.1 推拿治療

  進行推拿法治療時,以推拿捏脊治療作為推拿基本的手法,再根據患者的臨床症狀,採用不同的手法進行推拿。對於風寒瀉患者可以採用推三關穴、揉外勞宮穴,再摩腹拿肚角揉肚臍以及揉點龜尾。對於脾虛瀉患者,推三關穴,補大腸,進行腹部按摩,按脾俞穴、大腸俞穴、胃俞穴時可適當加大力度。對於出現溼熱瀉患者可先清大腸、瀉小腸,退六腑,按揉小天心穴。

  1.2.2 中藥外用

  寒溼型患者可取丁香、車前子、肉桂、吳茱萸、五倍子等藥物按照一定的比例配置,並加以研磨呈粉末狀。熱溼型患者可取蒼朮、苦蔘、車前子等藥物研磨至粉末。將取15克藥物細粉,加醋和蜂蜜將其調製糊狀,敷於患者的神闕穴,一日一次連續十天。1.3 臨床療效評價標準

  有效:臨床症狀消失,大便次數回覆正常。顯效,臨床症狀逐漸恢復,大便次數減少。無效:臨床症狀未明顯好轉,大便次數未減少。

  2 、結果

  經治療後,患者的臨床症狀逐漸消失。觀察中醫治療嬰幼兒腹瀉時發現,治療第3天,有效113例,50例顯效,無效5例,治療有效率為97.02%。治療第6天,患者均痊癒,治癒率為100%。

  3 、結論

  嬰幼兒腹瀉屬於一種常見的臨床疾病,患者的年齡為0-5歲,由於這一階段患者的消化系統並未發育完善,常常會出現消化不良的症狀,若未進行鍼對性之治療,可能導致患者的病情加重甚至導致患者出現死亡。目前,臨床上主要採用推拿配合中藥外用治療嬰幼兒腹瀉,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

  中醫學認為,外感六淫、內傷乳食是嬰幼兒出現脾胃功能失調的主要原因,患者的病位常見於嬰幼兒的大小腸、脾胃處,且以寒溼型、熱溼型為主。因此,採用推拿聯合中藥外用進行嬰幼兒腹瀉疾病的治療,且該疾病具有方法簡單、安全性高、療效好的特點。

  行推拿治療時,應以推拿捏脊法治療為主,再根據患者的臨床症狀,取合適穴位進行推拿。因推拿主要集中於患者的大小腸等位置,採用推拿法可通過醫者的適當的手法,加強對穴位的刺激,可調節患者的腸功能,促進消化系統的吸收。臨床研究表明,中醫推拿法可增強和緩解胃腸蠕動速度,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同時,對身體穴位進行推拿治療,具有深層治療的效果,有利於促進患者體內的陰陽平衡,改善脾、胃功能,可有效緩解腹瀉症狀。

  相關學者指出,腸、脾是嬰幼兒腹瀉病灶所在,肚臍處於上下腹之間,與腹內的經脈、臟腑等相連,且腹部的脂肪層較薄。採用中藥敷貼,不僅使得藥物可以在短時間內取得治療效果,還能通過腹部經脈充分的吸收藥物,達到溫脾、腎的效果。臨床研究發現,嬰幼兒的腹瀉型別非常複雜,有寒、虛、溼之分,採用中藥外用,可以通過散熱去積、溫脾、腎等方式,適用於不同型別的腹瀉,可有效緩解患者的臨床症狀。對於病情較為嚴重的患者,會出現電解質失衡的症狀,可適當補充生理鹽水,避免患者出現脫水症狀。本組168例嬰幼兒腹瀉患者均採用推拿配合中藥外用進行治療,治療第6天后,患者均痊癒出院。治療有效率為100%。

  綜上所述,採用推拿配合中藥外用可有效緩解嬰幼兒患者的臨床症狀,縮短患者治療週期,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