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種終身性疾病,由遺傳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組以慢性高血糖為共同特徵的代謝異常綜合症。隨著病程的延長可出現多系統損害導致眼、腎、神經、心臟、血管等組織的慢性進行性病變,引起功能缺陷甚至衰竭。重症或應激時可發生酮症酸中毒、高滲性昏迷等急性代謝紊亂,威脅生命。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生活方式的改變,糖尿病患者人數越來越多,對於2型糖尿病早期通過飲食治療和運動治療是可以保持血糖的穩定的,恰當的治療和飲食行為習慣,可以減輕病情,控制疾病發展,如何提高糖尿病人自我監測和護理預防能力,健康教育顯得極為必要且重要,良好的健康教育能充分調動病人的主觀能動性,提高病人生活質量,減輕經濟負擔,利於疾病治療和控制。
現以內分泌科24床病人周某為例進行說明。周以“三多一少”,血糖控制不佳就診,診斷為2型糖尿病,接受住院治療。入院後主要做了以下健康教育和指導。
心理護理:
該床病人入院後出現了焦慮情緒,要充分理解,分析原因:一方面,入院後對於醫院環境和規章制度的不適應;另一方面,對於疾病了解不深認為糖尿病是終身性疾病,無法根治,等於患上了不治之症,因而出現消極悲觀情緒,再者對於長期治療帶來經濟負擔感到有壓力。
針對該病人的情況,首先主動向患者介紹科室及病房床單位情況,介紹主治醫生,床位護士,保持熱情和藹的態度,加強入院宣教,使病人儘快熟悉病房環境,減少陌生感,解釋各項規章制度對於患者疾病康復和安全的意義,向患者解釋治療過程和方法;
每次護理操作前介紹操作目的,靜脈輸液、肌肉注射或發放口服藥時要講解藥物名稱作用用法,使患者瞭解整個治療的情況,減輕患者心理牴觸;其次每週固定時間進行疾病相關知識宣教,糾正患者對糖尿病的錯誤認識,講清楚糖尿病並非不治之症,是可預可治的,及時反饋治療恢復的效果,以解除其精神壓力,克服心理失衡狀態,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達到最佳效果。
促進病員之間交流溝通;教導病人及家屬掌握自我檢測和護理方法,強調飲食和運動在治療過程中重要作用,鼓勵患者到室外活動,呼吸新鮮空氣,鼓勵家屬給予心理支援和理解,而達到配合治療的目的。
飲食管理:
實行糖尿病飲食,控制血糖,平衡營養。糖尿病人飲食遵循“等熱量交換”和“兩高兩低”的基本原則,即高蛋白,高纖維素,高維生素,低糖,低脂肪。根據病人的病情,血糖,年齡,身高,體重,勞動強度,我們計算並制定了病人每天熱量攝入總量以及膳食結構比例:
①每日熱量2100kcal,嚴格限制甜食,其中碳水化合物佔總熱量的55%,是機體能量的重要來源,主要有面條、饅頭、大米,每天主食總量不超過六兩(300g),按1/5,2/5,2/5分配,乾溼分開,提倡食用粗製米麵和一定量的雜糧,以豐富膳食纖維和維生素,增加飽腹感;
②蛋白質約佔15%,提倡精緻蛋白,如瘦肉、魚蝦、雞蛋、豆製品等;
③脂肪佔總熱量30%,其中飽和脂肪、多不飽和脂肪和單不飽和脂肪比例為1:1:1,補充植物油和堅果,少食用動物內臟、蛋黃、魚蝦仔等含膽固醇高的食物;
④多食纖維素含量高的食物如豆類、蔬菜、粗穀物、含糖分低的水果,有利於排便通暢,飽腹,控制體重,延遲和減少糖類在胃腸道的吸收。
⑤鼓勵進食各種蔬菜,尤其是綠色蔬菜。對於水果,待病人血糖穩定,空腹血糖濃度不超過8mmol/L時可在兩餐之間或睡前進食梨、橘、蘋果等含糖量低的水果,每天控制在四兩(200g)以內,,不吃糖分高的大棗、甘蔗、果脯、香蕉等水果,進食水果是要與主食進行等熱量交換,僅是一個單位的水果就要相應減去一個交換單位的主食。
運動鍛鍊:糖尿病病人適當的運動有利於葡萄糖的利用,降低血糖,並能使患者心情舒暢,減輕壓力和緊張情緒。運動原則:適量、經常性、個體化。運動方式有氧運動為主,散步慢跑騎車廣播操,太極拳都適合於日常鍛鍊,每天一次,每次20-30分鐘。病人住院期間,可以選擇餐後60-90分鐘後步行散步,較為方便易於操作。
運動時需要注意
①運動前需評估身體及病情狀況,血糖高於14mmol/L時不宜運動,空腹狀態下不宜運動,服用降糖藥或注射胰島素後忌先運動後進食,防止低血糖。
②預防意外發生,遠距運動時宜在家屬陪同下進行,注意補充水份,隨身攜帶糖果,當出現飢餓、心慌、出冷汗、頭暈、四肢無力、顫抖等低血糖症狀時,即使食用緩解症狀。運動中如出現不適,應暫停運動;若出現胸痛,視力模糊,應立即停止,及時處理。
用藥指導:
1、正確服用降糖藥
對於糖尿病人血糖的控制,糖尿病治療,安全都有重要意義。臨床常用降糖藥分為促胰島素分泌藥(磺脲類和非磺脲類),增加胰島素敏感性藥物(雙胍類),葡萄糖苷酶抑制劑等。磺脲類藥物如格列本脲早餐前半小時口服,不良反應易出現低血糖和胃腸道反應;雙胍類藥物如二甲雙胍易產生口中金屬味,噁心,嘔吐,餐中或餐後服用;
α糖苷酶抑制劑如阿卡波糖應與第一口飯同服。藥物的劑量要與血糖控制狀況相適應,病人不能自行隨意增減劑量,停藥,更換藥品。用藥期間出現不良反應要及時通知醫生。
2、胰島素使用護理
①病人安裝皮下維持胰島素輸注泵(bolus),平時維持正常基礎量,餐前追加量,囑病人保持注射部位清潔,勿拉扯,彎折皮下針頭及導管。安裝狀態下不宜做MRI等檢查。
②病人出院後需自行注射胰島素控制血糖,強化治療。
規範胰島素注射尤為重要。
①熟悉常用胰島素名稱、劑型、劑量、時效。
②胰島素的儲存,未開封放於冰箱內,4-8℃;開封后常溫下(28℃以下)可存放28天,避免過熱、過冷、陽光直射。
③注射部位的選擇:皮下注射,面板疏鬆部位,吸收由快到慢依次為腹部、上臂外側、大腿外側、臀部。要經常輪換部位,兩週內不要在同一部位75px範圍內注射2次以上,以防產生面板硬結、脂肪萎縮。
④注射時要嚴格遵守無菌操作,防止感染。
⑤面板較薄的部位應捏起面板注射,腹部注射應避開臍部,臍週三橫指附近。
⑥推完藥水後針頭應在面板內停留15秒以上。
⑦不能隨意調節劑量和時間,注射後三十分鐘內進食。
⑧注射過程中如出現不適或過敏要及時通知醫生。
糖尿病相關知識:
1、糖尿病診斷標準:糖尿病典型症狀(多飲、多食、多尿,不明原因體重下降)加隨機血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7.0mmol/L或75g葡萄糖負荷後2小時血糖≥11.1mmol/L。
2、糖尿病併發症預防指導:糖尿病發生髮展過程中會引起多器官的病變,並伴有多種急性慢性併發症。
①急性併發症有低血糖反應,酮症酸中毒,高滲性昏迷等,發病快,危險度大,可威脅生命。糖尿病低血糖反應誘因、症狀、處理措施在前面以提到,不再贅述。2型糖尿病患者在應激情況下易發生酮症酸中毒,由於胰島素明顯不足,造成的高血糖、高血酮、酮尿、脫水、電解質紊亂、代謝性酸中毒。
主要有煩渴、多飲、多尿、夜尿增多,體重下降,疲乏無力,視力模糊,呼吸深大,腹痛,噁心,嘔吐等症狀。高滲性昏迷是一種嚴重併發症,血糖急劇升高,煩渴、面板乾燥、眼球下陷、尿少、尿閉,心跳加速、血壓低甚至於休克,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昏迷等症狀。一旦出現酮症酸中毒或是高滲狀態,必須立即上醫院接受積極治療。
②慢性併發症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綜合因素導致神經血管病變引起的足部疼痛、面板深潰瘍、肢端壞疽,是導致糖尿病病人致殘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於神經病變,患肢面板幹而無汗,感覺遲頓或消失,發展畸形,出現周圍血管病變,足背動脈搏動消失,足部面板溫度下降,休息時伴疼痛,間歇性跛行,缺血性靜止性疼痛,最終導致潰瘍,壞疽。
在生活中要學會自我觀察和護理,積極控制血糖,戒菸,每天觀察足部面板色澤、溫溼度及有無皮損、水腫、疼痛、感覺異常等,勤按摩清潔足部和小腿,選擇合適的鞋襪,避免足部創傷。
出院指導:
1、保持良好的心情,主動參加人際交往,培養興趣愛好,保持愉悅的心情,生活規律,注意個人衛生,家屬應配合病人治療和自我療養,鼓勵並幫助病人養成健康的生活行為習慣。
2、要使患者及家屬認識到日常生活中飲食控制的重要性,出院後自覺遵守治療飲食要求,限制鹽、脂肪和糖的攝入,補充適量蛋白質,多吃蔬菜,限制飲酒(每日不超過一兩),禁菸。
3、制定運動計劃,每天堅持鍛鍊20-30分鐘,循序漸進,以不疲勞為宜。
4、遵醫囑用藥,注意藥物劑量,用法,時間,藥效等,勿自行更改藥物劑量或停藥,定期複查,瞭解病情控制情況,及時調整用藥。如有不適及時就診,正確規範注射胰島素。
5、預防併發症 病人及家屬熟悉急性糖尿病的併發症,如低血糖反應、酮症酸中毒、高滲性昏迷等主要臨床表現、觀察方法及處理措施,掌握慢性併發症糖尿病足的預防護理知識。
6、定期複診,定時監測血糖、血脂,體重每1-3月測一次,每3-6月門診定期複查,每年全身體檢一次,及時瞭解病情變化,預防慢性併發症發生發展。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