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和中國疾控中心聯合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在我國7~17歲的青少年中,糖尿病的發病率是美國同齡青少年的4倍,糖尿病前期率更高達14.9%。這與最近幾十年來國人生活方式和營養結構發生巨大變化、體重超標的青少年數量不斷增加息息相關。
那麼,如何及早發現孩子患有糖尿病?青少年糖尿病患者應該注意什麼問題?
青少年糖尿病主要包括1型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現為患者體內胰島素絕對缺乏,需要終身使用外源性胰島素來控制血糖。2型糖尿病表現為環境與遺傳因素共同導致的胰島素抵抗及胰島素分泌缺陷,糖尿病家族史與肥胖是2型糖尿病發病的重要原因。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通過飲食及運動治療使血糖控制在理想範圍,飲食及運動不能良好控制血糖的可以應用胰島素及口服藥物治療。
過去,在青少年發病的糖尿病主要為1型糖尿病,但近30年來,全球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者增加了2~3倍,高脂飲食、體力活動減少、營養過剩、肥胖等多種因素,都可能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發病率升高
肥胖兒:易發病,難治療
家長要想早期發現孩子是否患有糖尿病,必須瞭解糖尿病的特點。
典型的1型糖尿病具有以下特徵:發病年齡較輕、急性起病、“三多一少”(多飲、多食、多尿、體重減輕)症狀明顯、一些患者以酮症酸中毒起病,另一些患者可由感染等應激情況造成嚴重高血糖或酮症酸中毒,部分患者同時伴有甲狀腺機能減退。
而2型糖尿病包括以下幾個重要的臨床特點:肥胖和超重;大多在青春期發病,以女性居多;常伴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存在胰島素抵抗相關疾病,如多囊卵巢綜合徵;出生時為低體重兒或巨大兒。“所以,當孩子出現以上情況時,家長應該定期帶他們查空腹血糖、餐後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必要時做糖耐量試驗,以便早期發現孩子是否是糖尿病或處於糖尿病前期階段,及時進行干預。”
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者,85%以上伴有肥胖或超重。國外研究結果顯示,青少年糖尿病患者體重越重,其血糖越難控制,在臨床工作中我們也有同感。這類青少年患者的血糖控制難度之所以比較大,原因在於,體重越重,胰島素抵抗越嚴重,血糖也就越難以控制。
因此,對於肥胖的青少年患者,醫生都會結合孩子的年齡、身高、體重、血糖,更加嚴格而且更個體化地控制其飲食及運動,在減重的同時增加胰島素敏感性,從而使其血糖更易於控制。
一味嚴格控制飲食,或影響發育
在臨床治療中,陳樹春發現,不少家長存在一個認識誤區,即一味通過嚴格控制飲食來降低孩子血糖,卻沒有意識到,這種做法會影響孩子的生長髮育。
其實,“青少年糖尿病的治療不同於成人糖尿病。青少年需要足夠的營養來滿足生長髮育的需要,所以,在飲食治療方面,應該根據每一位患者的不同情況制定飲食計劃,儘可能達到既能控制血糖,又能滿足生長髮育的需要。”
而且,青少年患者的血糖並非控制得越低越好,一味追求把血糖控制在低水平,可能使患兒出現低血糖。要知道,低血糖對身體造成的危害並不比高血糖小。一旦患兒出現低血糖反應,輕則肢體顫抖、面色蒼白、心慌眼黑,重則意識不清甚至昏迷,還可能出現生命危險。
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特別是青春期的孩子的血糖波動較大,血糖難以控制,而又易發低血糖,增加了治療難度,需要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設立個體化的血糖控制目標,進行密切的血糖監測,並實施及時的調整治療措施。家長應選擇操作簡單、方便、結果準確的血糖儀,儘量關注孩子的血糖監測,並督促其進行監測,不能認為按照醫生給的藥物治療了就不用監測血糖了,或者血糖控制良好後自行停藥,中斷治療。
除了注意不能一味嚴格控制飲食外,家長還要注意不能讓患兒盲目增加運動量,應綜合考慮患者的身體狀況,並根據患者的進食時間及胰島素注射時間選擇運動時間,當患兒出現糖尿病併發症時適當減少運動量。
併發症危害不容忽視
對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而言,由於其胰島素絕對缺乏,較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更易發生酮症酸中毒。而慢性併發症如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腎病一般在糖尿病發病3~5年以後出現。為了避免或延緩這些併發症的出現,應注意一下問題:
1、確診糖尿病同時應測定血脂水平,如果血脂不正常,應每年監測血脂。如LDL膽固醇<2.6 mmol/L,每5年複查血脂譜。
2、一旦兒童達到10歲,且糖尿病病程業已5年,應該每年篩查微量白蛋白尿,取隨機時間點的尿樣,計算白蛋白與肌苷的比值(ACR),如2次非同日尿樣本,ACR均升高,應該考慮治療。
3、及時監測血壓,如持續高於同年齡、性別、身高組的第95百分位數或持續>130/80 mmHg,應降壓治療。
4、兒童≥10歲且患糖尿病病程3~5年,應該進行眼科檢查,並每年檢查一次。
最後,提醒大家,在治療的過程中,“由於青少年的心理、情緒變化較大,極易出現對疾病的恐懼感從而產生消極情緒,不能配合治療,所以,醫生和家長還需要更加關注孩子的心理反應,多與孩子溝通,一方面要充分了解疾病的危害,還要幫其排除心理障礙,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從而更好的配合治療。”
胰島素泵――應對患兒“黎明現象”
對於青少年糖尿病患者來說,如何注射準確劑量的胰島素一直是難題。
胰島素泵治療是採用人工智慧控制的胰島素輸入裝置,通過持續皮下輸注胰島素的方式,模擬胰島素的生理性分泌模式從而控制高血糖的一種胰島素治療方法。它可以避免不同部位、不同手法及不同注射裝置造成的注射劑量的差異,使得血糖更易於控制。
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由於生長激素及類固醇激素的分泌特點,極易出現黎明現象(指糖尿病患者在夜間血糖控制尚可且平穩,即無低血糖的情況下,於黎明時分,即清晨3~9時由各種激素間不平衡分泌所引起的一種清晨高血糖狀態),應用胰島素泵較皮下注射胰島素能更靈活、更有效地調整血糖。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青少年糖尿病患者開始應用胰島素泵治療,但由於價格較高,需長期佩戴等問題,仍沒有廣泛應用。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