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麼是行為問題?
答:當兒童的行為與其所處的社會文化背景不相適應,稱為行為問題。兒童在發育過程中出現的行為問題較為常見,對兒童身心健康的影響很大。近年調查資料表明我國少年兒童的行為問題檢出率為8.3%~12.9%。兒童行為問題表現在兒童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家長忽略,或被過分嚴重估計。因此,區別正常的和異常的兒童行為非常必要,目前有多種衡量兒童行為的量表可用於幫助區分兒童異常的行為問題。
2、兒童的行為問題可分為哪幾類?
答:兒童的行為問題一般可分為以下幾類:
(1)生物功能行為問題,如遺尿、多夢、睡眠不足、夜驚、厭食、挑食等。
(2)運動行為問題,如兒童擦腿綜合徵、咬指甲、吸吮手指、咬或吸脣、活動過多等。
(3)社會行為問題:如破壞、偷竊、說謊、攻擊等。
(4)性格行為問題:如屏氣發作、驚恐、害羞、憂鬱、社會退縮、交往不良、違拗、易激動、煩鬧、膽怯、過分依賴、過分敏感、嫉妒、發脾氣等。
(5)語言問題:如語言發育落後、口吃等。
男孩的行為問題常多於女孩,男孩多表現為運動與社會行為問題;女孩多表現為性格行為問題。
3、當發現孩子有行為問題時該怎麼辦?
答:現代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行為不是天生的,而是通過學習獲得的。同樣的遺傳素質,可以發展出迥異的行為方式。從這個意義上說,性格和行為是後天塑造而成的,行為是可以改變的。因此早期教育和特殊環境的創造可對小兒的性格行為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兒童行為問題的發生多與父母對子女的期望、教養方式、父母的文化、學習環境等顯著相關。因此一旦發現兒童出現行為問題,家長應注重尋找原因,改進教養方式,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如長期無法糾正,問題嚴重者,必須及早接受心理諮詢指導。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