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期是指從胎兒娩出到生後28天之內的這個時期。人的一生最脆弱的也就是新生兒期。如何早期發現新生兒異常,防止疾病對新生兒造成影響甚至造成後遺症,媽媽起著關鍵作用。一方面,媽媽要在日常生活中細心的照顧,防止疾病發生。另一方面,在疾病早期及時發現,積極治療。
防止新生兒疾病關鍵在於家庭護理。
1、提供相對無菌環境:新生兒期免疫力低下,保持一個溫暖,清新的環境至關重要。新生兒室溫做好保持在28℃左右,溼度50-60%。每天通風,空氣清新。特別提醒,新生兒儘可能減少較多親屬探視,大量親屬探視往往增加新生兒染病的風險。
2、合理餵養:鼓勵媽媽母乳餵養。母乳餵養不僅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增加嬰兒的免疫力,還有利於媽媽身體恢復,減少乳腺癌的發生。母乳餵養的新生兒不用額外喝水。只要乳量充足,寶寶每天排尿7-8次,說明水分足夠了。
3、注意觀察新生兒異常表現:新生兒疾病在早期往往有一些表現,只要媽媽留心觀察,不難發現。比如新生兒出現呻吟,吃奶減少或不吃,面色發紫,呼吸增快或減慢,體溫升高或體溫不升等情況時,一定及時諮詢醫生或到醫院就診。
4、定期回醫院追蹤檢查及治療:如視聽力、黃疸、大腦發育、營養諮詢及接受預防注射等。
5、熟練幼兒急救術:如吐(嗆)奶、抽搐、膚色發紺時的緊急處理。防止意外發生。
6、瞭解一些常見的新生兒疾病知識,做到心中有數。
在日常生活中媽媽經常碰到的新生兒疾病:
1、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黃疸是指因為血清膽紅素升高而引起面板及鞏膜發黃。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 生理性黃疸不需特殊治療。有下列表現之一時常提示黃疸為病理性:(1)黃疸出現得早,生後24小時內即出黃疸;(2)黃疸程度重,呈金黃色或黃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較明顯的黃疸或血清膽紅素大於12~15毫克/分升;(3)黃疸持久,出生2―3周後黃疸仍持續不退甚至加深,或減輕後又加深;(4)24小時內黃疸急劇加重;(5)有體溫不正常、食慾不佳、嘔吐等表現者。 有病理性黃疸時應引起重視,因為它常是疾病的一種表現,應尋找病因。此外未結合膽紅素濃度達到一定程度時,會通過血腦屏障損害腦細腦(常稱核黃疸),引起死亡或有腦性癱瘓、智慧障礙等後遺症。所以一旦懷疑小兒有病理性黃疸,應立即就診。
2、新生兒溶血
新生兒溶血是一年由於母兒血型不合母親與胎兒意思之間產生抗原抗體反應造成胎兒傲慢紅細胞被破壞引起的同種被動免疫性疾病故稱本病為新生兒母子血型不合性溶血病其母子血型不合主要高尚指Rh系統和ABO系統兒子臨床表現的輕重取決於母親抗體量抗體與準備胎兒紅細胞結合的藥能力腹腔等Rh系統血型不合與 ABO不合比較好些醫保症狀出現早且重主要有用表現絕大多數患兒在生後不動小時內出現黃疸進行性加重意思隨膽紅素代表繼續增高患兒出現嗜睡吸吮反射減弱肌張力過高或過低痙攣角弓反張這是問題由於未結合體貼的膽紅素對神經系統的損害稱為核黃疸核黃疸對新生兒生命專長和醫德健康威脅很大病死率高存活者常留有神經系統後遺症。新生兒溶血病關鍵在於預防核黃疸發生。
3、新生兒敗血症
新生兒敗血症是新生兒期一種嚴重的感染性疾病。由於新生兒免疫功能較差,極易發生感染,發生感染後很難侷限而導致全身廣泛炎性反應。新生兒敗血症往往缺乏典型的臨床表現,但進展迅速。病情險惡成為新生兒敗血症的特點。常見病原體為細菌,但也可為黴菌、病毒或原蟲等其他病原體。新生兒敗血症的早期臨床表現常不典型,早產兒尤其如此。可表現為進奶量減少或拒乳,溢乳、嗜睡或煩躁不安、哭聲低、發熱或體溫不升,也可表現為體溫正常、反應低下、面色蒼白或灰暗、神萎、體重不增等非特異性症狀。治療的關鍵在於及早發現和及早治療。出現以下表現時應高度懷疑敗血症發生:黃疸、肝脾腫大、出血傾向、呼吸困難、休克等。
4、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徵
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徵又稱為肺透明膜病。是因為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質(PS),呼氣末肺泡萎陷,致使生後不久出現進行性加重的呼吸窘迫和呼吸衰竭。該病主要見於早產兒和剖宮產的足月兒,胎齡越小,發病率越高,胎齡37周者<5%< span="">,32~34周者為15%~30%,小於28周者為60%~80%。出生時多數正常,生後2~6小時(嚴重者生後即刻)出現呼吸窘迫,表現為呼吸急促(>60/分)、發紺、鼻扇、吸氣性三凹徵和明顯的呼氣呻吟。呼吸窘迫呈進行性加重是本病的特點,嚴重時呼吸淺快,呼吸節律不整、呼吸暫停及四肢鬆弛。查體聽診呼吸音減低。及早給予非表面活性物質和呼吸機支援呼吸可改善預後。是新生兒時期較為危重的呼吸疾病之一。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