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外科 副主任醫師 陳永漢

  聽神經瘤起源於聽神經鞘,是一典型的神經鞘瘤,由於沒有神經本身參與,故恰當稱謂應為:聽神經鞘瘤,是常見的顱內腫瘤之一,好發於中年人,高峰在30-50歲,無明顯性別差異。由於本病的早期初期耳鳴、耳聾和頭暈,故多初診於耳科。

  症狀體徵

  腫瘤在內耳道內逐漸增大將推動或壓迫聽神經、前庭神經和伴行的內聽動脈,後者又將影響內耳血供,作為感覺結構退變,表現為單側緩慢進行性,(偶呈突發性)耳聾,高調耳鳴、頭暈和不穩感,腫瘤也可直接破壞骨迷路而產生類似症狀,若中間神經與面神經被推壓將出現耳內疼痛,涎腺與淚腺分泌改變,舌前味覺異常,伴面肌痙攣,肌無力或癱瘓,腫瘤向小腦腦橋角方向發展,首先破壞巖尖及其上的三叉神經節,引起患側面部麻木,角膜放射消失等。若腫瘤與腦幹和小腦接觸並使之受壓,可引起自發性眼震和共濟失調,腫瘤過大引起周圍靜脈迴流障礙,腦脊液迴圈受阻,可使顱內壓升高,出現頭痛,噁心嘔吐等。

  臨床表現

  (1)早期症狀:

  ①耳鳴:為一側性,音調高低不等,漸進性加劇,多與聽力減退同時開始,但也可能是早期唯一症狀。

  ②聽力減退:一側漸進性耳聾,早期常表現為與人談話時,聞其聲而不知其意,漸發展為全聾。

  ③眩暈:少數表現為短暫的旋轉性眩暈,伴耳內壓迫感、噁心、嘔吐,如膜迷路積水症狀,但大多表現為不穩感;因腫瘤發展緩慢,前庭逐漸發生代償而可致眩暈消失。

  ④患側耳內深處或乳突部疼痛,外耳道後壁麻木感。

  (2)腫瘤已侵入或原發於顱後窩的症狀:

  ①三叉神經感覺支受累;同側面部麻木。

  ②可出現同側周圍性面癱。

  ③晚期,腫瘤壓迫小腦,則出現發聲不清,運動失調。

  ④頭痛:初起位於枕部及頂部,晚期因顱內壓增高則全頭痛;尚可伴有視力障礙及大腦傳導束的受累症狀。

  診斷檢查  

       1、純音測聽呈單側音神經性聾,曲線多為高頻陡降型,少數為平坦型或上升型,自描測聽曲線多為Ⅲ、Ⅳ型,偶見Ⅱ型,音衰變試驗絕大多數為陽性,雙耳交替響度平衡和短增量敏感指數試驗無響度重震現象,響度不適閾升高,言語識別率明顯下降,多在30%左右。聲導抗測試:鼓室導抗圖正常,鐙骨肌聲反射閾升高或消失,潛伏期延長,常有病理性衰減。耳蝸電圖描記:若無內耳供血障礙,CM可保持正常,AP波明顯增寬,其反應閾常較純音聽閾為低。聽性腦幹誘發電位描測顯示:患側Ⅴ波潛伏期及Ⅰ-Ⅴ波間期較健側明顯延長,甚至Ⅴ波消失,晚近有用SⅤ值查詢聽神經瘤者,準確性較高,臨床證明電位異常程度與瘤體大小相關。

  2、前庭功能檢查:多數病人可用眼震電圖描記向健側的自發眼震,各種誘發試驗反應普遍偏低,常有向患側的優勢偏向。

  3、神經系統檢查,多有第Ⅴ、Ⅶ、Ⅸ、Ⅹ、ⅩⅡ腦神經受累的表現,腦脊液檢查蛋白含量升高。

  4、影像學檢查:巖錐各投射位X線平片或斷層片顯示患側內耳道擴大,變形或有骨壁破壞,內耳道腦池造影、CT、MRI不僅可發現很小或未進入內耳道的腫瘤,且能顯示中流的外形與周圍組織的關係。

  診斷:根據典型症狀與檢查結果多可確診,難在早診斷,也貴在早診斷,需與突聾和梅尼埃病變鑑別。

  治療方案

  聽神經瘤首選手術治療,可以完全切除、徹底治癒。如果手術殘存的腫瘤可以考慮伽馬刀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