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榮升為媽媽是一件非常幸福開心的事情,然而,一些新媽媽在享受天倫之樂的同時,卻也承受著一種難以言說的無奈,原因就是她們常常遭遇“尿褲子”的尷尬,令人難以啟齒。每次當她們咳嗽、大笑的時候,都會有尿液漏出來。這種現象就是我們常說的“產後尿失禁”。
遺憾的是,絕大多數中國婦女對盆底肌肉功能認識不足,總認為影響不大,即便有些不適,也由於是隱私部位,而羞於啟齒,不便讓醫生檢查。同時,醫務人員的宣傳不夠以及自身經濟條件的限制等,使得很多病痛纏身的婦女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而使其正常的社會交往及日常活動受到了嚴重的影響,產後尿失禁已經成為影響新媽媽們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一大因素。為此,必須對產後尿失禁給予足夠的重視,加強宣教,採取積極的態度進行預防和治療,這對新媽媽們能夠更好地融入家庭和社會都有著積極重要的意義。
那麼,新媽媽們為什麼會出現“尿褲子”呢?
女性盆底肌肉作為重要組織器官,不僅承託和支援眾多盆腔臟器,而且參與多項生理活動。妊娠和分娩是大多數女性都要經歷的生理過程,而這些生理過程是造成盆底肌肉損傷與鬆弛的首要原因。這是因為在分娩過程中隨著胎頭的下降產道被動擴張,特別是孕婦體重增加過甚、胎兒過大、羊水過多、產程過長、難產、陰道助產等使盆底組織極度伸展,若超過盆底組織伸展的生理極限,將導致盆底肌纖維結締組織及神經組織的缺血甚至斷裂,引起繼發的萎縮變性壞死,盆底肌肉組織鬆馳萎縮,使尿道周圍組織對尿道的支撐作用減弱,並使尿道閉合壓下降,最終導致尿道膨出,膀胱頸下降,尿道上段失去緊張度而變為漏斗形,尿道相對變短而寬,同時泌尿生殖隔及淺層肌肉損傷如會陰深Ⅱ度裂傷可影響尿道外括約肌的功能,正是由於這些因素的作用,使得產後尿失禁在新媽媽們中的發生率明顯增加。
調查顯示大部分尿失禁的發生開始在孕後期和產後4個月內。起病初期患者平時活動時無尿液溢位,僅在增加腹壓(如咳嗽、打噴嚏、大笑、提重物、跑步等活動)時有尿液溢位,嚴重者在休息時也有尿液溢位。當出現這些症狀時患者應該及時到婦產科門診就診,通過一些輔助檢查方法(如壓力試驗、指壓試驗、棉籤試驗和尿動力學檢查等)以排除其他型別尿失禁及尿路感染,以便得到及時有效的診治。
那麼如何預防產後尿失禁呢?
預防產後尿失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提倡晚婚晚育,實行計劃生育,防止生育過多,過密。
2、正確處理產程,避免產程延長。
3、提高助產技術,保護好會陰,必要時行會陰後―側切開術,並配合醫生及時修補。
4、對於有產科指徵者應及時行剖宮產終止妊娠。
5、鼓勵產後早期鍛鍊,母乳餵養,適度參與力所能及的勞動,避免勞累和便祕。
6、積極治療咳嗽、習慣性便祕等可引起腹壓增加的因素。
7、做好產後保健操,促進盆底組織的修復。
8、積極進行盆底肌肉鍛鍊。
產後尿失禁屬於壓力性尿失禁,目前壓力性尿失禁治療的方法有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手術可能引起出血盆底神經痛和尿瀦留等,手術後復發再手術率高,且只有少數的患者願意接受手術。對於多數患者來說,非手術治療仍是較有吸引力的一線治療手段。非手術治療一般有盆底肌鍛鍊、藥物治療、電刺激療法、中醫藥治療等。相對其他非手術治療方式來說,盆底肌功能訓練簡單易學,不需任何輔助儀器裝置,且不受時間地點及體位的限制,並且同時是預防尿失禁的有效手段,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盆底肌鍛鍊是通過患者有意識地對以肛提肌為主的盆底肌肉進行重複選擇性地自主收縮,喚醒被損傷的盆底神經肌肉,增加盆底肌肉肌力和彈性,使盆底肌肉功能恢復正常。具體方法為:收縮盆底肌肉持續10秒左右(先收縮肛門, 再收縮陰道、尿道, 產生盆底肌上提的感覺, 注意大腿和腹部肌肉保持放鬆), 再放鬆5秒左右, 然後快速收縮、放鬆, 連續15~30分鐘為一組訓練, 2~ 3組/天,6~ 8周為一療程, 連續鍛鍊1年。坐、站、臥位時都可以進行訓練。患者必須制定長期規劃,堅持持久鍛鍊,有報道稱通過6個月有意識地反覆鍛鍊盆底肌, 可以有效預防尿失禁。
產後尿失禁並不是什麼可怕的疾病,是完全可以預防及治療的,當新媽媽們出現這些症狀時不需要感到恐慌,要及時到醫院就診,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正規的治療並進行自我心理調節,經過長期持久的鍛鍊,新媽媽們一定會逐漸擺脫“尿褲子”的困擾,安心享受做媽媽的樂趣。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