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陳患慢性肝炎有些年頭了,最近總覺得有些腹部不適,腹脹、腹痛隱隱發作,連帶著胃口都不好了,沒幾天人就瘦下來了。
老陳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了醫院,醫生懷疑老武的慢性肝炎發展為了肝硬化。醫生建議老陳進行胃鏡檢查,但是老陳心想,那胃鏡不是用來檢查胃腸道疾病的嗎,怎麼會用來診斷肝硬化呢?因為肝硬化後,食管及胃底的靜脈迴流入肝受阻變緩,結果就會膨脹曲張,當靜脈壓力到一定程度就會引起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最常見的併發症,也是最容易引起突發死亡的禍首,也是肝硬化主要的死亡原因。
其實,不論何種原因導致的肝硬化,其病理改變都是一樣的。肝硬化結節形成和門靜脈高壓,由門脈高壓發展來的胃底食管靜脈曲張是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發生率為40%-90%)。而曲張的食管胃底靜脈極易因各種誘因(進食、過勞、用力負重甚至用力排便)而破裂,導致上消化道大出血,危及生命,這就是肝硬化病人嘔血的主要原因。
另外,只要胃底食管靜脈曲張,肯定有門脈高壓和肝硬化,醫生也會通過胃鏡確診可疑的肝硬化病人。所以,做胃鏡對肝硬化和慢性肝病病人的診斷治療意義重大。同時胃鏡也是部分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治療的最簡便、有效、安全和經濟手段,如胃鏡食管曲張靜脈套扎、硬化、組織粘合劑止血等。
做胃鏡檢查,預知出血可能
據瞭解,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往往來勢凶猛,初次出血死亡率科高,生存患者中2年內再發出血的危險性更高。因此,控制好食管胃底靜脈曲張,預防及控制其破裂出血,顯得極為關鍵。
那麼,患者應該怎麼配合預防呢?
有肝硬化的患者要做胃鏡,通過內鏡來評估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的情況以及出血的風險,再決定是否作進一步的治療。假如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明顯,或者已經有出血,醫生會在無痛內鏡下實施微創治療(包括對靜脈進行套扎、注射硬化劑、或組織膠注射),以達到胃底及食管的靜脈曲張消失。
有人對內鏡下微創治療的病例進行隨訪,患者在術後3-5年內,再發生出血的概率非常低,如此,不但患者的生存質量有所提高,因急性出血而死亡事件也大大減少。當然,病人需要定期隨訪,乙肝或丙肝的患者,要進行抗病毒治療、護肝降酶治療,還要定期複查胃鏡,至少應一年查一次。
早期肝硬化能治好嗎?
很多人認為肝硬化是不治之症,沒有迴旋的餘地,但事實並非完全如此。
早期的肝硬化還是有機會逆轉的,肝硬化的病因不同,預後是不一樣。比如說,酒精肝、脂肪肝等引起來的肝硬化,在經過嚴格的戒酒、減肥以後,病因去除了,肝硬化就有可能逆轉。所以戒酒是必須的,若不戒酒,則不可能扭轉肝硬化的發展趨勢。
至於乙肝、丙肝肝炎後肝硬化,雖然抗病毒治療不能逆轉肝硬化的病程,但能很好地延緩其發展,相反,若不控制肝炎病毒的複製,肝硬化的病程將更快。越早期干預病因,早期肝硬化逆轉或病情延緩發展的機會就越大。
此外,患者不要病急亂投醫或濫用一些所謂能根治肝硬化的藥物或保健品。現在雖然有一些針對肝纖維化的藥,但效果都不是很確切;西方國家研究肝硬化已經100年了,但還沒有研究出來什麼藥的效果是確切的。亂用藥物會加重肝臟的負擔,反而有可能加速病情的進展。
另外,肝硬化患者應該定期複查肝臟B超或CT檢查,以期對肝硬化癌變做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使肝硬化患者生存率得到根本提高。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