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外科 主任醫師 樑慶華

  面肌抽搐又稱面肌痙攣,是中老年人常見的一種顱神經功能性疾病。表現為半側面部肌肉陣發性不自主抽動,多在中年以後發病,女性較多。開始多為眼角抽搐,逐漸緩慢的擴散至一側面部的其他部分,嘴角的抽搐最易被人注意,尤其是在社交場合,與人交談被人注意時,發作更加厲害,給人以擠眉弄眼的感覺,而病人本人卻苦不堪言。

  本病為緩慢進展的疾病,不會自然好轉,如不給予治療,部分病例晚期因面肌癱瘓而抽搐停止。

  究其發病原因,分為繼發性和原發性面肌抽搐兩類,前者多由腫瘤、炎症等因素引起,所佔比例很小,更多的是原發性面肌抽搐,其原因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面神經根部周圍的顱內血管逐漸變長迂曲,血管搏動壓迫面神經根部,導致其區域性脫髓鞘,神經衝動異常發放,造成所支配的面部肌肉不自主抽動,就如同電線外皮破損造成短路漏電一般。

  此類疾病發病率很高,傳統的治療辦法也很多,如口服鎮靜藥物、貼膏藥、鍼灸、理療、封閉等,效果均較差。有些封閉治療雖然見效,但卻是以犧牲病人面神經功能為代價,造成面神經損害,可見到該類病人治療後面肌部分癱瘓,部分仍在抽動。

  目前,公認有效的辦法有兩種:一是肉毒素A(BTX-A)區域性注射,是將一種生物毒素注射於眼角、嘴角等輪匝肌上,造成神經-肌肉接頭神經傳導減弱,面肌停止抽搐。這種方法優點是無創傷,花費較少,副作用少;缺點是不能持久,3-4個月後復發,需要再次注射肉毒素A,有的病人注射劑量不易掌握,量大時面癱,量小時效果差。

  另一種辦法是面神經根顯微血管減壓術,它是真正針對病因的治療辦法,手術是在病人病側耳後做一小切口,顱骨鑽一小孔進入顱內,在面神經根部找到壓迫面神經的血管,多是小腦前下動脈或小腦後下動脈的分支。將其輕輕推離面神經根,並在其間墊上Teflon棉絮,將其徹底隔離開,使其不再壓迫面神經根,手術即告結束。

  此種手術時間大約一個小時左右,效果立竿見影,可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有效率達95%-97%以上,複發率很低,副作用也很小,是目前治療該種疾病最好的辦法。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