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來,國內外的介入學者做了大量工作,在肝癌的介入治療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探索出了許多有效的介入治療方法。大體分為兩類:經皮經血管治療技術和經皮非血管治療技術。
1、經皮經血管治療技術
1)肝動脈栓塞術
肝動脈栓塞術是在超選擇性肝動脈造影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1976年國外首先報道了這種方法的臨床應用。國內於1983年首先報道了採用肝動脈栓塞術治療HCC的臨床應用。後來,隨著各種栓塞劑的開發與應用,肝動脈栓塞術在臨床上的應用日益廣泛,用於不能手術或術後復發肝癌病例的姑息治療,甚至與手術切除成為並列的可選方法。近年來在TAE的技術基礎上,又有許多新的栓塞方法在臨床上開展、推廣,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如:肝動脈―門靜脈聯合栓塞術、肝亞段栓塞術等。
2)肝動脈―門靜脈聯合栓塞術
肝動脈栓塞術同時行經皮門靜脈穿刺,栓塞腫瘤所在節段的門脈分支,本技術常採用實時電視透視監控置管。專家報道TAE結合相應節段門靜脈分支栓塞,手術切除標本證實主瘤、肝內轉移灶及門脈瘤栓的壞死率均高於肝動脈栓塞術組。
3)肝段、肝亞段栓塞術
又稱水門汀療法,即超選擇插管做LP-TAE。國外有關專家認為碘油超過一定限量可以從肝竇返流至門脈小支,起到動門脈栓塞的目的。專家研究認為碘油與無水乙醇一定比例混合栓塞同樣能達到該目的。常採用同軸導管法、藥物輔助法(如血管收縮劑)或直接超選擇導管插入法。適用於瘤體位於單個或少數幾個肝段、亞段的病例,可伴有或不伴有子灶,或因肝功能嚴重異常而不適合常規肝動脈栓塞的患者。
4)暫時性阻斷肝靜脈後肝動脈化療栓塞術
適用於侷限肝葉、段腫瘤及伴動―肝靜脈瘻者。阻斷肝靜脈下動脈造影發現顯影動脈增多。此方法可避免栓塞劑入體迴圈,並使動―肝靜脈瘻患者可行TAE治療,同時提高了區域性化療藥濃度並起到TAPVE作用。
5)夾心麵包療法
先用含藥碘油做肝動脈遠段栓塞,灌注化療藥,再栓塞近段動脈。臨床研究表明此方法能使小腫瘤完全壞死,AFP明顯下降。
6)多元動脈灌注栓塞術 肝癌常有寄生動脈或迷走動脈,在栓塞肝動脈的同時,栓堵這些側支可大大提高療效。
7)永久性肝動脈栓塞術 研究表明,不同的栓塞劑所栓塞的動脈內徑不一。明膠海綿顆粒栓塞的動脈在1200~1500μm中動脈;而微球、酒精等能進到直徑100μm左右的微動脈,且不被吸收,有學者將此類栓塞劑進行的栓塞稱為永久性肝動脈栓塞術。
8)肝動脈灌注術TAI技術先於TAE應用在臨床。但單純TAI對肝癌治療效果不良,目前臨床應用已很少單獨使用。有些學者採用球囊阻斷血流作動脈內藥物灌注,可提高腫瘤區的藥物濃度(30倍),且藥物停留時間長,效果較一般灌注為好。專家將化療藥加熱再灌注治療大鼠肝癌取得了較好的療效。還有些學者利用腫瘤動脈對血管活性物質反應不良的特點採用動脈升壓法灌注化療藥。
9)植入性藥盒導管系統
導管和灌注泵的植入可由外科手術開腹或經股動脈或鎖骨下動脈放置。Pentecost提出藥盒導管系統的建立可使肝臟區域性獲得較高藥物濃度。專家應用此法治療轉移性肝癌,發現來源於胃腸癌肝轉移者療效較好,其中位生存期為17.6個月,1、2年生存率分別為68.4%和39.5%。
10)動脈內栓塞結合內放射治療
此方法既能較徹底栓塞、阻斷腫瘤血供,內放射源又可高濃度的均勻分佈腫瘤組織中實施輻射殺傷作用,具有較低的區域性放射反應。國內製成的90Y玻璃微球和32P玻璃微球已應用於臨床並取得了滿意的療效。另外,為了阻斷肝癌的寄生血管,Iwamoto採用矽酮橡膠薄膜植被於肝臟表面,然後行TAE和門脈灌注治療,患者生存期延長,有人把此方法稱為隔離療法。
2、經皮非血管治療技術:
1)經皮無水乙醇注射治療
1983年對實驗性小鼠肝癌灶注射無水乙醇治療獲得成功,1983年Livraghi報道了臨床應用無水乙醇治療小肝癌後,這一方法逐步得到推廣。國內有關專家也做了此類病例的臨床研究報道。另外,有學者研究表明60℃~70℃的無水乙醇注入可促使腫瘤壞死,稱為HOT PEI。PEI理想適應證是腫瘤直徑≤3cm,不超過3個結節。其主要缺點是需要多次穿刺、多個療程和多量的無水乙醇,且無法殺滅目前影像學無法發現的腫瘤,對於富血型及巨塊型肝癌效果不理想。
2)經皮醋酸注射治療
其穿刺技術、治療方法和作用機制與PEI相仿,但所用的劑量與療次明顯減少。用50%醋酸與無水乙醇對比治療Walkar-256鼠肝癌,腫瘤壞死定量分析為90%~100%和64%~90%,提示50%醋酸可替代無水乙醇取得較好療效。
3)經皮化療藥直接注射治療
有學者主張在TAI/TAE後加超聲引導下DICT,認為其生存率高於單一治療,但並無大組病例報道。
肝癌介入治療優點:
1、療效確切,治療成功者可見到AFP迅速下降,腫塊縮小,疼痛減輕等。
2、機理科學:介入治療區域性藥物濃度較全身化療高達數十倍,而且阻斷腫瘤血供,因此雙管齊下療效好,毒性較全身化療小。
3、操作簡單易行,安全可靠。
4、年老體弱及有某些疾病者也可進行,不須全麻,保持清醒。
5、費用相對比較低。
6、可以重複進行,診斷造影清晰,便於對比。
7、對部份肝癌可縮小體積後作二步切除。
8、可作為綜合治療晚期腫瘤重要手段之一。
肝癌介入治療缺點:
1、肝癌主要供血依賴肝動脈,但癌塊周圍有門靜脈血供,癌細胞可以"苟安偷生"。
2、操作有一定難度,導管應超選擇進入供血動脈療效才佳,但有時進入肝動脈都很困難。而有的肝癌可多血管供血。
3、儘管超選擇進入,仍有明顯副作用,我院資料分析,消化道反應最多。
4、已有門靜脈癌栓者須酌情考慮或去除癌栓。
5、即使操作超選擇順利進行,由於高壓注射等原因,可造成誤栓,分流及可能有不可避免的微轉移產生。
6、對正常肝細胞仍有損傷,少數病人甚至出現肝機能不全。
7、對癌塊太大者療效欠滿意。
8、有的病人一次治療後血管即堵塞,以致再操作困難。
肝癌介入治療不良反應護理:
1、發熱:發熱是由於腫瘤組織壞死、脫落、吸收所致,發生率10%~100%不等。據我院病人情況觀察,術後多數有不同程度的發熱。一般在術後第2天出現,體溫在37.5-38℃之間,持續5―7天,個別患者體溫在38.5℃以上,持續9~14天。術後應常規觀察體溫的變化,每日測量4次體溫。體溫>38℃者予物理降溫,囑病人多飲水;物理降溫無效或體溫超過38.5℃時應及時報告醫生,予藥物治療。
2、胃腸道反應:是藥物治療引起的消化系反應,表現為噁心、嘔吐、食慾缺乏等,發生率44.8%~83%。本組術後均有不同程度的胃腸道反應,且多數病人不能耐受。在病人灌注化療藥前15~3O分鐘,予格雷司瓊3mg入壺靜脈滴注,術後再連續使用2~3天,每日2次;指導病人進食易消化、清淡、少油膩、高維生素的飲食,多補充水分;對伴有嘔吐者,囑病人選擇嘔吐間歇期少食多餐;嘔吐嚴重時,報告醫生予靜脈補液治療,注意觀察嘔吐物的顏色及性質,有異味、出血等情況時應及時處理。
3、肝功能損害:肝功能損害多數是由於化療藥物、栓塞劑的細胞毒性及治療後壞死組織吸收所致。有文獻報道因插管的機械性刺激也可引發肝功能損害H,發生率7%~100%。本組59%出現一過性的肝功能損害,一般在術後1周內發生。主要表現為丙氨酸轉氨酶(ALT)的升高。術後應囑病人臥床休息,進食優質低蛋白、低脂、高熱量、多維生素和易消化的食物,保證充足的睡眠,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防止受涼感冒。予常規保肝治療,如還原型谷胱甘肽(阿拓莫蘭)1.2g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靜脈滴注,每日1次。一般治療1O一15天后肝功能逐漸恢復正常治療期間密切觀察病人意識改變,面板、鞏膜及大小便顏色的變化等,使用利尿劑的病人要準確記錄24小時尿量。
4、白細胞減少:白細胞減少是由於化療藥對骨髓的抑制所致,發生率為25%~30%。本組30%出現不同程度的白細胞下降,一般發生在術後2周內。經用升白細胞藥物可恢復正常,若白細胞下降到1.0×10/L以下,應採取保護性隔離措施。有條件可住層流潔淨病房。密切觀察病人體溫、面板、黏膜、排洩物情況和有無出血傾向。
5、上腹部疼痛:上腹部疼痛是由於栓塞後肝臟區域性缺血,致肝區域性血管腫脹刺激肝包膜或造影劑、栓塞劑直接刺激引起,發生率3O%一l00%,一般發生在術後24小時內,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腹部疼痛或不適感。術後應注意鑑別腹痛的性質、誘因、疼痛部位、持續時間,必要時行超聲檢查。本組有11例在術後第2天出現不同程度的上腹部疼痛,經用吲哚美辛栓直腸給藥後緩解。如出現中、重度疼痛可予布桂嗪100mg或嗎啡10mg肌內注射。
6、穿刺部位損傷:穿刺部位損傷的原因多由於病人凝血機制障礙、術中應用肝素、操作本身或術後止血壓迫過度等原因所致。主要表現為穿刺區域性出血、血腫,動、靜脈痙攣,血栓形成或栓塞,發生率2%~13%。本組2例術後出現足背動脈搏動減弱,經調整壓迫帶後好轉。術後12小時內應每隔1小時觀察1次穿刺部位有無血腫、敷料有無滲血,每2小時測量脈搏、血壓1次。若區域性出現血腫、應立即報告醫生,及時處理。囑病人術後24小時內平臥,穿刺側肢體平伸6―8小時,穿刺部位用沙袋壓迫6小時,以防止出血。同時注意觀察該側足背動脈搏動及肢體遠端血液迴圈情況。如穿刺側肢體面板溫度低於對側或肢體疼痛、蒼白、足背動脈搏動減弱則提示動脈血管痙攣,在報告醫生的同時,應檢查加壓包紮是否過緊,及時調整壓迫帶,嚴禁在穿刺側肢體行靜脈輸液。
7、栓塞後綜合徵:栓塞後綜合徵是介入治療常見併發症,主要表現為發熱、噁心、嘔吐、腹痛。有關文獻報道發生率為10%。術後應密切觀察病人的生命體徵變化,24小時內應行心電、血壓監護,每日測體溫、呼吸4次,24小時後且生命體徵平穩按等級護理要求測量體溫、脈搏、呼吸、血壓。體溫在38.5℃以下,一般無需藥物處理,囑病人多飲水,5―7天可逐漸恢復正常;若體溫超過38.5℃應警惕發生感染,並按高熱護理常規要求進行護理
8、心理康復指導:心理康復指導是病人能否順利完成介入治療的關鍵。首先,護士要了解病人對疾病的認識程度、心理反應和家庭經濟狀況,做到因人施教,制定相應的護理計劃。對疾病知情且治療積極主動的病人,要詳細介紹治療的全過程,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如何自我防護,處理原則及治療效果,消除對治療的恐懼心理,用樂觀的心態接受治療。對疾病不知情的病人,要與病人的家屬和醫生溝通,根據病人實際情況統一告知內容。手術康復期應指導病人合理膳食,戒菸、戒酒,根據身體狀況進行適宜的鍛鍊,增強自身的抗病能力,防止感冒。按照醫囑定期複查,準時服藥,保持良好的情緒,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