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習記者王喬
混亂的康復治療市場
說起小兒腦癱康復治療現狀,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中醫康復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小兒腦癱組組長、河南中醫學院一附院小兒腦病診療康復中心主任馬丙祥感慨頗多:“這個市場實在太混亂了。”除了之前在採訪中提倡的“早期康復”,馬丙祥這次更強調“規範、科學的康復”。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兒科馬丙祥
“很多人認為活動活動肢體、做做按摩就是康復。所以,掛康復招牌的小診所越來越多,它們連小兒腦癱康復治療也敢接。而對康復同樣不瞭解的患者親屬辨別能力也不強,所以就到處亂撞,撞上哪個是哪個,不僅浪費了金錢,也延誤了治療。”馬丙祥說。
康復,不是誰都能做
馬丙祥曾有一個小病號叫點點,來到康復中心的時候,點點足內翻、腦發育落後。在長達一年的康復治療中,點點的奶奶每天都跟著治療師學給孫子做按摩。
讓專家們意外的是,孩子出院後,點點的奶奶竟在老家鹿邑縣開了一家“康復診所”,用從醫院學來的手法給患兒做按摩。這些還是後來鹿邑縣來的患者告訴馬丙祥的,患兒家長說:“點點奶奶曾給俺的孩子做過康復,她說她孫子就是這麼治好的,可是都沒給俺治好。”這讓馬丙祥哭笑不得,也感到痛心:“康復治療需要按摩,但按摩並不等於康復治療的全部。”
很多人把康復想得如此簡單,這讓馬丙祥很無奈:“康復並不僅僅指按摩,康復也不是誰都做得了的。”
馬丙祥介紹,與臨床醫學不同,康復治療不是簡單的醫生和病人“一對一”的模式,而是需要康復治療小組的全程參與。小組中包括康復醫生和各項治療師(包括理療、鍼灸、推拿等)。病人的康復治療過程包括:入院後要有個初期評估,然後根據評估結果制訂個體化治療方案,由多個治療師配合完成方案,經過一個療程(一般為一個月)後再次進行評估,根據恢復情況制訂出下一階段的治療方案,如此反覆進行。馬丙祥說:“腦癱康復的原則是‘早期、全面、以運動康復為主的綜合康復’,包含了多種治療手段,並不是按摩就能完成的。”
入院後的評估,一定要做
患者入院後的第一步就是詳細評估,這可是康復治療的基礎,只有找出了所有的問題,才能更加有效地進行鍼對性訓練。馬丙祥舉例:“一個患兒坐不起來,原因就很多,可能是頭抬不起來,或者腰部沒力量,也可能是下肢肌張力高、平衡能力不好。任何一個原因都會導致坐不起的結果,如果評估沒有做好,就沒法制訂治療方案。”
家住開封的山山(化名)因為區域性腦損傷造成偏癱,來醫院時,山山一側胳膊彎著,醫生拉都拉不開。馬丙祥發現山山的胳膊上都是針眼。原來,才兩歲多的山山已經在當地醫院紮了一年多的針,“醫生說哪緊張扎哪,就一直在這個部位打針、打封閉。”馬丙祥搖了搖頭:“這是錯誤的做法。”
馬丙祥解釋:“如缺乏專業知識,簡單地認為‘哪緊張扎哪’,一直在屈肌上扎針,其實是在不斷地刺激屈肌。屈肌一受刺激就會導致肌肉收縮,越刺激越緊張。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在伸肌上打針,伸肌一收縮,屈肌不就牽拉過來了嘛。”
很多患兒都有著跟山山相似的治療經歷,雖然每天都在治療,因為沒找到致病的主要原因,治療再久也不會有效果。“康復的初期評估,一定要具體到哪一塊肌肉才行。”馬丙祥說。
藥物,不是越多越好
5歲的小東(化名)來到醫院時有肢體運動障礙、智力和語言發育落後,是典型的腦癱患兒。小東的病情已經持續幾年了,之前家裡條件不太好,家長就一直沒有帶小東看病。現在有了新農合,小東到了快上學的年齡,家長才想到該給孩子治治病了。到縣裡醫院兒科看病後,醫院要求小東住院,其實那家醫院沒有專業的康復醫生和治療設施,醫生對小東爸媽說:“腦子的病就要治腦子,打營養神經的藥最有效。”此後的一年多,醫生不停地給小東打針、輸液,幾萬塊錢轉眼就花進去了,小東的病情卻絲毫沒有進展。聽了家長的講述,馬丙祥氣得說:“孩子這樣下去,就是再打三年針也沒用。”
馬丙祥說,很多家長都認為給孩子用藥越多越好。“從理論上說,急性腦損傷的患者用營養神經藥效果會好一些,而且要1歲以內的患兒用才行。”
“很多醫生會用一些聽上去很可信的理由說服家長給孩子用藥,事實上,孩子在兩三歲以後,腦細胞發育基本成熟,這時再用營養神經的藥已經沒有任何作用了。這時的治療應該以運動康復為主,運動療法對神經的改善作用比藥物的作用更強。”馬丙祥解釋:“比如活動手時,支配手活動神經的大腦區域就會興奮,從而刺激神經細胞的發育,使功能完善。”
手術,也不是萬能的
在小兒腦癱的康復治療中,很多家長都抱著這樣的想法:“孩子天天做訓練啥時候是個頭啊?還不如做手術,一次性就解決了,多好。”馬丙祥糾正說:“其實手術的作用只佔三分,七分還是要靠運動訓練。”
馬丙祥介紹說,小兒腦癱康復中的手術主要分為三種:神經手術、肌肉肌腱手術、骨骼手術。幾種手術都有嚴格的適應證。手術前一定要經過嚴格的評估才行,可是很多醫院只負責做手術,根本不做評估,只要病人來了想做就給做,其實有些手術根本起不到作用。
絕大多數腦癱手術都要求患兒年齡超過五六歲才行,可馬丙祥見過最小的手術患者年僅兩歲。歡歡(化名)因為腦癱導致了尖足,爸媽抱著她到處求醫,一家聲稱專門為腦癱患兒做手術的醫院醫生告訴他們:“做一次肌腱手術,孩子就徹底好了。”家長很高興,馬上讓歡歡做手術。手術後,醫生再沒有任何囑咐,他們認為歡歡的病肯定好了,就抱著歡歡高高興興地回家了。可在家休養了半年後,歡歡的尖足不但沒有治癒,反而更加嚴重了,這才急急忙忙來找馬丙祥。
馬丙祥解釋說,醫生在手術中把肌肉肌腱緊張的地方切了,可這麼小的孩子肌肉還沒完全發育好,切了的地方還會再長住,後期再做治療效果也會更差。
除了年齡太小,手術後沒有進行康復訓練也是導致歡歡病情加重的原因。“手術只是配合治療的一個方面,如果患兒5歲後肌肉攣縮、關節變形,尖足還是非常嚴重,光靠運動訓練就不行了,見效會很慢,需要手術的配合,但手術主要是緩解痙攣,要想改善功能,必須進行術後康復訓練。”
臨床上,馬丙祥見過很多手術失敗的病例,所以,他希望家長不要迷信手術的作用,要到正規醫院的小兒腦癱康復科治療,讓專業醫生為腦癱患兒制訂個體化的治療方案。
康復醫生在為一名腦癱患兒做康復治療 本報資料圖片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