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稱震顫麻痺,是一種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慢性退行性疾病,相當於中醫學的“顫震”、“振掉”、“顫證”、“痙證”等範疇。現代醫學認為該病主要是由於大腦腦幹黑質緻密部多巴胺神經元的大量喪失,致使紋狀體多巴胺遞質濃度下降,多巴胺介導的神經元興奮性降低,對此部位的乙醯膽鹼能神經元的抑制減弱,造成丘腦底核和蒼白球內側部過度興奮,從而產生PD症狀。PD的臨床表現主要是震顫、肌張力增高、運動遲緩和姿勢障礙,並可伴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和精神方面的異常。目前,帕金森病的西藥治療仍以口服複方多巴胺製劑進入腦內轉化為多巴胺作為替代療法,但長期應用後副作用較多,療效衰減。有鑑於此,筆者多年來致力於中西醫結合治療PD的研究,現將一些個人體會介紹如下: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腦病科沈曉明
祖國醫學對於PD很早就有相關記載,如《素問・至真要大論》“諸風掉眩,皆屬於肝”中“掉”的表現,明代王肯堂著《證治準繩・雜病》釋曰:“顫,搖也;振,動也。筋脈約束不住而莫能任持,風之象也。……亦有頭動而手足不動者,……頭不動也。”對其病因病機,歷代醫家多認為是由於肝脾腎虧虛,腦髓受損失養等原因,致使痰瘀化生內風上擾腦髓引發本病,故治以平肝熄風,滋補肝腎,益精填髓,補脾益腎等法,重用平肝潛陽、益精填髓補氣之品。筆者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發現,該類患者在多發於老年人的同時,無論胖瘦高矮,皆有不同程度的舌體胖大,舌苔白膩或黃膩,脈象弦滑等脾虛溼盛,痰熱動生風之象,這與老年人臟腑功能減退,尤以脾腎功能減退為突出有關。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先天腎氣不足,溫煦推動作用減退,則脾陽失其溫養而健運失職;脾失健運,氣血生化乏源,導致上不能榮養腦髓,下不能溫養命門,外不能濡養四肢筋脈,一則津不化水而生痰,二則血失溫養而鬱滯,痰瘀互阻久瘀化熱生風,上擾神明,則震顫不已。因此,PD作為一種需要長期治療的慢性疾病,從脾論治,不僅有化痰通絡熄風、培元固本之妙,更是從顧護脾胃之氣考慮,以防久服重鎮熄風、或益精填髓之品易傷及脾陽,使後天乏源。故臨床選方用藥常寓健脾益氣、化痰通絡熄風之意,或以二陳湯、導痰湯、半夏白朮天麻湯、補中益氣湯、滌痰湯、苓桂術甘湯等經方為主化裁,或於鎮肝熄風通絡或補益肝腎之方中輔以生髮脾氣之品,常用黨蔘、白朮、陳皮、茯苓、姜半夏、黃芪、山藥、白扁豆等品,隨證加減。因後天得護,多數病人能夠堅持服藥治療,使PD病情穩定而不進展,臨床療效顯著而易鞏固。
針對PD的病因病機有多種闡釋,歷代醫家莫衷一是。明代的樓英在《醫學綱目》中指出本病多由風、火、痰為患;清代的張略玉在《張氏醫通・卷六》“諸風門・顫振節”中指出顫疾是風、火、痰為患,應按脾胃虛弱、心氣虛弱、心虛短怠⑸魴欏⑹等然投直鵒⒎街沃煌跤姥自菏咳銜貌∈切母紋⒎紊鼉閾椋縑鄧姥閽詰囊恢忠贍淹韁康鶻盥鍪а⒀鱟杪綺』鬧匾裕髡乓雲礁蝸ǚ紜⒒鈦觶嬉苑穌啾荊和計涔Φ鬧畏ā6源耍收呷銜PD是多發於中老年人、病位在腦髓、病機在肝脾腎的病損,年老體衰、先後天虛損是其共同特徵,飲食不當、將息失宜、情志失調、勞傷過度是其發病主要因素,致使機體陰陽失衡,或是脾虛失運,痰濁內生,久而化熱,陡畏縞先拍運瑁蚴巧鼉樗穡鏊魃俁緩文荊畏縋諶牛蚴歉窩羯峽海縟派衩鰨鑰晒槲詵縟哦唬骸胺縭⒃蚨保PD臨床表現以肢體不自主顫動為主症。故治療上應以熄風止痙為綱,或用健脾化痰,或取平肝熄風,或以填精益髓,方取鎮肝熄風湯、半夏白朮天麻湯、天麻鉤藤飲等,常用珍珠母、生龍牡、天麻、鉤藤等品以熄風。另外,針對PD雖變證多端,但都有痰濁、瘀血阻滯經絡之病機存在,脈道血虛失盈,則虛風內動,故遣方用藥重視“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古訓,依“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之理,配以補益脾腎之氣或理氣活血之藥,以理氣活血通絡。常用柴胡、鬱金、川芎、枳實、厚朴、牛膝、當歸、赤芍、桃仁、紅花、香附、地龍等,劑量多在15~30g之間。
PD的病程在臨床多呈進行性加重趨勢,可長達8~10年,若治療不當,病人多可致殘,現已成為使中老年人致殘的三大疾病之一。總結多年臨床經驗,本人發現,在PD病情穩定時,痰濁、瘀血尚在而血脈仍有貫通,只因先後天俱虛難以盪滌瘀濁,故病機仍在,治宜從脾腎入手;PD病情波動時主要以內風之善動、頑痰之善變的病機為主,故應從肝風、痰瘀論治;PD病情進展時常因肝脾腎三髒相互關聯而皆有所累,宜三髒並治。但臨床很難將三期準確把握,尤其是在波動期時,故在三期辨證的基礎上,抓主證、活用方,就顯得極為重要。這裡筆者的個人體會是:治痰瘀應以健脾化痰為首。因痰瘀互阻,血脈難通,瘀不去是因頑痰粘滯,痰不化則瘀血難祛,所以首先宜健脾化痰。從臟腑功能而論,脾氣以升為順,清代徐靈胎《臨證指南醫案》曰:“脾宜升則健”,故健脾虛重在乎應用輕靈之劑以恢復脾的升散傳輸水谷精微之職,善用:茯苓30g,白朮15g,砂仁10g,扁豆20g,木香6g,陳皮15g,升麻15g,柴胡15g。PD病情波動時是因肝體陰而用陽,性屬剛髒,易致痰濁、瘀血,痰瘀互結,陡畏縞先拍運瑁賈虜∏椴ǘ室雲礁蝸ǚ紓低縹鰨梢啦∏榕湮橛跚毖簟⒀岣沃罰┯茫毫繆蚪欠1g(沖服),珍珠母30g,生龍牡各30g,天麻10g,全蟲10g,白殭蠶15g,白芍15g,鉤藤20g,龜板20g,鱉甲20g,川芎10g,當歸15g。若波動期風證較輕,注意理氣活血,可選:柴胡12g,枳殼10g,紅花10g,鬱金15g,香附15g。進展期從腎為後天之本著手,其病產生以脾為本,肝為標,腎為根,因“脾陽根於腎陽”、“肝腎同源”,故應重視調補腎之陰陽,常用:益智仁30g,菟絲子30g,炒杜仲15g,桑寄生20g,川牛膝15g。需要注意的是,後期調補貴在守方,切忌因病情好轉而停藥,使病情倒退而前功盡棄。
目前,西醫對於PD內科治療以對症治療為主,如神經元保護劑、複合左旋多巴製劑、多巴胺受體激動劑、兒茶酚胺鄰甲基轉移酶抑制劑、抗膽鹼能藥物等,但所有努力均不能最後解決PD的進展,尤其是3~5年後藥效衰減,逐漸出現精神症狀、消化道症狀、開關現象等嚴重的藥物不良反應,病情惡化。對此,總結多年來致力於中西醫結合治療本病的體會,筆者認為在PD治療中應運用中藥生髮脾胃之氣、調理氣血之效,緩西藥諸多之副作用;取西藥迅速、直接作用於病變部位之速效,補中藥療效較緩之短,防止因病情演變迅速而用藥不及使病進。這對於病程長、病況較差的患者尤為適用。臨床上,多選用美多巴、吡貝地爾、金剛烷胺、普拉克索等藥物,依病情隨時調整用量,遵循“細水長流,不求全效”的原則,爭取做到以最小的劑量獲得最好的療效。在具體治療中,藥物應從小劑量開始,根據病情變化緩慢增加劑量,注意藥物治療的個體化,並結合中醫藥從脾論治辯證施方,共同起到減毒增效的作用。具體運用時,病情進展緩慢,首發症數月或數年後就診,年齡在70歲以下者,可晚用複合左旋多巴製劑。病情重、進展快、年齡在70歲以上者,可早用複合左旋多巴製劑。撤藥時,原則上要注意後上的先撤,可按抗膽鹼能藥物―丙炔苯丙胺―金剛烷胺―多巴胺能激動劑的順序進行,注意西藥應用地緩急有度,進退有序。
總之,中西醫結合治療PD,以維護後天脾胃為主線,補脾腎合以熄肝風,化痰濁輔以通血瘀,以補為主,以攻為輔,重健脾化痰通絡,輔疏肝理氣,平肝潛陽熄風,主次分明,同時注意合理搭配西藥治療,因而在臨床能取得較為滿意的療效。
典型病案
王某,男,66歲,以“雙手顫抖,行走遲緩3年”為主訴於2007年3月2日首次來我院就診。患者為一國家級特級廚師,於2004年發現右手時有顫抖,後來病情進行性加重,以至於不能夠正常工作。就診時症見:雙手顫抖,舌顫,行走困難,頭暈乏力,語聲低微不利,口角流涎,大便偏幹,小便正常。查體:表情呆滯,面具臉,面色暗滯,形體肥胖,雙手震顫,舌顫,行走時小碎步前傾,慌張步態。神經系統其他檢查無陽性體徵發現。舌體胖大,暗紅,苔薄膩,脈沉弦。心電圖、頭顱CT檢查均正常。根據以上病史症狀體徵診斷為:震顫麻痺(顫證),辯證為:氣虛血瘀,治法:健脾益氣,化痰通絡。方藥;黨蔘30g,白朮15g,茯苓15g,半夏15g,陳皮15g,石菖蒲20g,鬱金15g,紅花10g,白殭蠶15g,全蟲10g,珍珠母30g,炙甘草6g,一日一劑。2007年3月15日複診,口角流涎、雙手震顫減輕,患者精神較佳,藥既見效,續服上方。2007年4月6日再診時,患者症狀已明顯緩解,隨以上方為基礎加減調治半年,患者手顫已明顯減少,口角流涎消失,苔膩變為薄白苔,已能夠獨立吃飯、係扣子、穿衣等。
按:該患者除常見的表情呆滯,面具臉、手顫、舌顫、慌張步態等PD主證外,還有形體肥胖、語聲低微不利、口角流涎之兼證,舌脈可見舌體胖大,暗紅,苔薄膩,脈沉弦,故中醫辨證屬氣虛血瘀痰阻型。導師以四君子湯合二陳湯以健脾益氣化痰為主要治則,佐白殭蠶、全蟲以搜風剔絡,由面色暗滯、舌質暗紅有瘀滯之象取鬱金、紅花以理氣活血,珍珠母以鎮肝熄風,共奏健脾益氣,化痰通絡,熄風止顫之效,綜觀全方藥證相應,故而收效。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