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瞭解中風後因社會角色變化所可能引發的心理情感障礙。 方法 受文獻啟發,通過近半年來臨床實踐的觀察總結。 結果與結論 腦中風病人由於社會角色變化而引發的心理情感障礙的觀察與研究,以幫助他們更快的以樂觀的心態去正視疾病,配合醫務人員訓練,使其真正意義上發揮軀體功能,儘早地迴歸到家庭、社會,提高其生活質量。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康復中心張裴景
[關鍵詞] 中風;角色變化;心理情感障礙
患者遭受突然打擊出現身體傷病時,必然會出現心理困擾或障礙,或出現情緒、認知和行為問題。而中風病人除具有一般病人的心理變化外,還有因腦部功能損傷所產生的較嚴重的心理情感障礙,它將直接影響病人的整個恢復過程,深入瞭解和正確處理這種障礙,有助於康復治療,使病人更快的恢復,儘早地迴歸家庭和社會中去,儘早地重返工作崗位。
社會角色理論(role theory)認為,個體在社會環境、工作職務或自身狀況等發生改變時,其心理、行為也相應地發生變化,併產生與新的社會角色相一致的心理和行為反應。[1]
1 心理活動的產生基於完整的神經系統功能
1.1 心理活動的產生就是通過反射弧,將外界的刺激經過各種神經通路傳入高階中樞,在大腦皮質不同的部位進行復雜的整合,完善和調整,以其特有的表現形式表現出來。
1.2 心理活動的表現因人而異,它受到不同社會和歷史階段的影響,受到家庭和教育的影響,同時也受到個體心理素質的影響,中風病人由於神經系統的完整性受到破壞會產生一系列的不同程度的心理活動異常和情感異常。
2 中風後所面臨的社會角色的變化
2.1 身體狀況 中風病人有原來的健康身體變成殘疾,活動、生活自會受到限制,甚至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2.2 生活環境 致殘後,相當一段時間要在醫院接受治療和康復訓練,原來的單位、家庭變為現在的醫院、治療室,交往的物件由過去的同事、朋友、親戚變為現在的醫生、護士、治療師、病友。
2.3 社會關係和角色 中風後,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不能繼續工作,有的甚至不能回到原來的工作崗位,同時其社交範圍縮小,社會活動減少,活動受限,所扮演的角色從原來的經理、市長、教師等變為一個殘疾人。
2.4 家庭關係 中風後,患者的家庭地位、在家庭的作用、承擔義務的能力都發生較大的變化。例如:夫妻關係:在中風前,夫妻雙方共同經營家庭,共同照顧父母,撫養子女,共同承擔家庭義務,而一方中風後,則完全有另一方承擔,而且還要照顧中風的一方。
2.5 經濟狀況 大部分中風病人會部分喪失或完全喪失社會勞動能力,經濟收入明顯降低,同時還要支付各種治療、訓練費用,多方面的因素會導致中風患者的經濟狀況發生變化。
3 中風後因角色變化可能引發的心理情感障礙
3.1 否認 中風患者在病後的最初一段時間內表現出對疾病的不理解和否認。在有單側忽略障礙時,患者的個體感覺是四肢都能動,完全否認有偏癱,且這種否認會持續一段時間,前者是一般心理反應,而後者是中風時大腦皮層損傷特有的心理障礙。
3.2 憤怒 大多數患者很快由否認的態度轉到“為什麼讓我癱瘓”的憤怒心理,表現為情緒低落,反應遲鈍,抑鬱,焦慮,有的會愛發脾氣易激惹。[2]
3.3 期望 患者的早期恢復速度較快,會有部分肢體和言語功能地恢復。於是,患者訓練過度積極,急於希望立即改變偏癱的事實。
3.4抑鬱 為了能夠儘快地改變偏癱的事實,他們迷信於藥物、手術、宗教、到處求醫,但是除了TIA 和RIND之外,完全性腦卒中是不可能很快恢復的,所以大多數患者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抑鬱心理,而且他們對於能否恢復又焦慮、悲觀或希望與失望交替反覆,嚴重的甚至會有自殺的念頭。由於完全性腦卒中的運動功能恢復可能需要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且有相當一部分患者會留有後遺症(特別是上肢)。抑鬱是最常見的心理問題。
3.5 承受 到最後,中風患者承認現實,接受偏癱,從一個正常人變成一個殘疾人。這一系列角色變化,使中風患者的心理承受了一次劇烈性的震動,而這不同階段的心理情感障礙會嚴重影響其運動功能的恢復。
因此,作為一名康復臨床工作者,必須認真分析中風患者的心理情感障礙,在不同時期採用不同的心理治療方法,通過正確的引導、安慰、鼓勵,用我們的愛心、耐心、細心、責任心,去完成他們社會角色的變化,促使他們心理狀態正常的轉變,使他們以良好的心態面對疾病,配合康復臨床工作者進行訓練,真正意義上發揮軀體的最大潛能,迴歸家庭、社會,最終提高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宓忠祥 角色轉換在殘疾人心理康復中的意義和運用[J] 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1 7(1):34-35
[2]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編輯部.中國大百科全書:心理學[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1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