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性關節炎:是臨床上最常見的關節炎型別,在中老年人群中發病率高,可引起顯著疼痛、功能障礙和行走困難,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骨性關節炎的藥物治療通常僅限於控制症狀,療效低,無法改變和控制骨性關節炎病程的發展。當藥物等保守治療無法緩解和控制症狀時,醫生往往建議患者採用關節鏡下衝洗和清理術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關節鏡是治療骨性關節炎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介於保守治療和人工關節置換術之間的方法,目前運用非常普遍。
2、膝關節運動損傷 :如半月板損傷,膝關節後交叉韌帶損傷所致的關節不穩。可通過關節鏡進行清理,重建。
3、炎症性關節炎:炎症性關節炎包括多種型別的關節病變,例如類風溼關節炎和強直性脊柱炎等。有效地控制滑膜炎的發展,是減少疼痛,延緩關節軟骨破壞,最大限度保持關節功能的重要措施。
1、經嚴格的系統正規內科藥物保守治療3~6個月無效,持續性關節腫脹、滲出和疼痛嚴重,X線檢查骨質破壞不明顯者,應儘早行滑膜切除術。
2、病程雖不足半年,接受藥物治療,但關節腫脹疼痛明顯,臨床上可觸及肥厚的滑膜,也宜施行滑膜切除術。
3、關節病變超過1年,關節腫脹,疼痛,X線檢查有明顯骨質疏鬆或輕度關節間隙變窄,但尚無明顯骨質破壞和畸形,說明關節面透明軟骨或關節間的纖維軟骨(半月板等)已有不同程度的破壞。此時滑膜切除術雖然已經不能達到保護關節軟骨的作用,但對阻止關節軟骨的進一步破壞,減輕疼痛,推遲關節置換的時間,也能起一定的作用。
4、化膿性關節炎:大多數化膿性關節炎以單關節發病,通常是災難性疾患。關節內感染病灶能否早期、徹底的清理,是治療化膿性關節炎的關鍵。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可降低關節功能喪失的風險。當考慮化膿性關節炎的診斷後,多主張積極的手術干預,假如延誤診斷和治療,會出現嚴重後果,包括骨髓炎和關節毀損等。
採用關節鏡下清理術,在關節鏡直視下,按順序徹底清理壞死組織、纖維蛋白沉積炎性滑膜組織和膿苔,大量生理鹽水沖洗,並在關節鏡直視下有效放置沖洗引流管,使引流管的位置更加合理,術後抗生素鹽水持續沖洗,繼續沖洗出壞死組織,使炎症得到控制。關節鏡下清理術結合術後持續灌洗術是有效的治療手段,安全簡單,術後恢復快,創傷小,能夠迅速控制病情的發展,有利於關節功能的恢復,是一種理想的治療方法。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