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大家熟悉的胃鏡、膀胱鏡、腹腔鏡等“鏡”類似,膝關節鏡也是一種內窺鏡。
其工作原理是,將4mm直徑的高清晰度廣角桿狀光學鏡頭,通過面板小切口置入膝關節內,並通過光纜線將關節內結構傳輸至顯示器,放大為高清晰度影象,醫生可發現膝關節內所有區域的病變組織。準確診斷後,醫生使用特製的顯微器械與探頭,對病變組織實施切割、吸除、縫合、固定、修復等操作,創傷小、恢復快。
大多數的關節傷病都可以用關節鏡外科手段診治。首先是所有關節疾患的診斷性檢查術,其次是關節內遊離體取出、各種疾病的滑膜病變的處理、骨關節炎的清理、化膿性關節炎的關節清創、關節結核的病灶清除、膝關節半月板損傷的切除、縫合及盤狀軟骨成形以及交叉韌帶損傷後的重建等。
什麼人適合手術?
膝關節鏡手術的適應證中,最常見的就是骨性關節炎,骨性關節炎是慢性退行性病變,常見於老年人,最常見的發病部位就是膝關節。
國外最早叫“歌劇院腿”,意思是看完了戲,要站起來時膝關節疼痛,稍事活動後症狀減輕。國內叫“老寒腿”,意思是天陰時發作的關節疼痛。對於病情沒有嚴重到需要置換關節面程度的,可以採取關節鏡手術,清理關節腔內的遊離體,修理關節面,使之更加光滑。
年輕人常見的運動創傷,主要是十字韌帶斷裂,半月板的損傷,半月板損傷造成遊離體,如果有遊離體,必須用關節鏡手術取出。還有先天性盤狀軟骨,為先天性的半月板畸形,早期發現可進行關節鏡下成形術,將其改形為正常半月板的月牙形狀,通過今後的生長髮育逐步塑形,成為正常的半月板。
術後恢復需注意什麼?
像大多數的疾病一樣,醫生對病人所做的治療,只是康復的一個方面,術後恢復對於手術的效果也很關鍵。要結合病人的實際情況,制訂全身性的鍛鍊方案。
康復後的運動,一定要在劇烈運動前進行充分的熱身,讓身體逐漸適應。骨性關節炎病人則要堅持一個原則――減少關節磨損,“省著用”。首先是控制體重,減少膝關節的負擔。關節的使用方面,要儘量避免上下樓梯,不許負重,行走之前先無負重活動關節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