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聾的病因
1、按耳聾的發生部位分類
(1)傳導性耳聾:凡病變侷限於外耳和中耳,並影響導音功能者,均為傳導性耳聾。如外耳和中耳的發育畸形、外耳道阻塞性疾病、中耳炎性或非炎性疾病、耳硬化等,都可引起傳導性聽力損失。
(2)感音性耳聾:凡直接影響到末梢感受器、聽神經傳導途徑和聽中樞的各種病變,都可以造成感音性耳聾。感音性耳聾又可分為以下三種:耳蝸性聾:凡病變侷限於耳蝸,並影響其感音功能者,即為耳蝸性聾。神經性聾:凡病變直接影響到螺旋神經節或發生在聽神經傳導通路上的,均為神經性聾。中樞性聾:病變位於腦幹與大腦,累及蝸神經核及其中樞傳導通路、聽覺皮質中樞時導致中樞性耳聾。
(3)混合性耳聾:中內耳病變同時存在,影響聲波傳導與感受所造成的聽力障礙稱為混合性耳聾。導致混合性耳聾的原因可以是一種病變同時損傷了耳的傳音和感音系統,也可以是不同的疾病分別導致中耳和內耳或聽傳導通路的功能障礙所引起。
2、按患病時間分類
(1)先天性耳聾:包括外耳道先天性閉鎖、中耳或內耳畸形、妊娠期及圍產期所致的各種耳聾。
(2)後天性耳聾:包括外耳和中耳各種傳導性聾,如外耳道後天性閉鎖、化膿性中耳炎、外耳及中耳腫瘤、各種外傷及耳硬化症等;在感音神經性聾中,包括各種傳染病所致的各種感音聾、藥物中毒性聾、迷路炎、聽神經瘤、聽神經病、老年性聾以及精神因素所致的功能性聾等。
臨床表現
聽覺障礙常見的臨床症候有耳鳴、聽覺過敏、耳聾、幻聽及聽覺失認。
檢查
聽力檢查的目的是瞭解聽力損失的程度、性質及病變的部位。檢查方法甚多,一類是觀察患者主觀判斷後作出的反應,稱主觀測聽法,如耳語檢查、秒錶檢查、音叉檢查、聽力計檢查等,但此法常可因年齡過小、精神心理狀態失常等多方面因素而影響正確的測聽結論。另一類是不需要患者對聲刺激做出主觀判斷反應,可以客觀地測定聽功能情況,稱客觀測聽法,其結果較精確可靠,有以下幾種:
1、通過觀察聲刺激引起的非條件反射來了解聽力(如瞬目、轉頭、肢體活動等);
2、通過建立條件反射或習慣反應來檢查聽力(如面板電阻測聽、西洋鏡測聽等);
3、利用生物物理學方法檢查聽力(如聲阻抗-導納測聽);
4、利用神經生物學方法檢查聽力(如耳蝸電圖、聽性腦幹反應)。
診斷
通過臨床表現、腦脊液檢查、其他必要的有選擇性的輔助檢查專案包括血常規、血電解質、血糖、尿素氮等、顱底部攝片、頭顱CT及MRI檢查、遺傳性耳聾基因檢查、耳鼻喉科檢查及聽覺檢查就能做出明確的診斷。
治療
1、對因治療
(1)小兒腦損傷引起的中樞性聾:病變位於腦幹與大腦,累及蝸神經核及其中樞傳導通路、聽覺皮質中樞時導致中樞性耳聾。早期可以進行位點加穴位藥物注射治療,療效顯著。
(2)如對於中耳炎併發迷路炎的患者應用抗生素、外科手術治療;腦橋小腦角腫瘤導致的耳聾,應進行外科手術治療;由於藥物中毒導致的耳聾,應立即停藥。儘量避免鞘內、腦室、腦池內注射慶大黴素、鏈黴素等藥物。
2、藥物治療
應根據臨床表現適當給予B族維生素、血管擴張藥(煙酸、地巴唑、鈣離子通道阻滯藥等)治療。
3、可試行高壓氧治療
高壓氧對突發性聾患者的聽力恢復和伴隨症狀的改善有顯著作用。
4、佩戴助聽器可以改善患者的聽力狀況。
5、對於耳蝸性聾可以考慮電子耳蝸植入。
預防
1、避免應用耳毒性藥物
臨床上要合理用藥,避免使用耳毒性藥物如鏈黴素等氨基糖苷類抗生素。
2、及早治療可能引起耳聾的病因
(1)全身疾病的治療 對於可能引起耳聾的全身基礎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腎病等要控制,合理用藥,避免累及聽功能。
(2)區域性疾病的治療 對於引起耳聾的常見耳部疾病如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耳硬化症以及突發性耳聾要積極治療,避免引起聽力障礙。
3、做好相對噪音的防護
避免長時間處在噪音環境中,長期持續佩戴耳機等造成噪音性耳聾的易感因素非常重要。此外,對於在噪音環境中工作的人群要注意職業防護和定期複查檢測個體的聽力。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