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同行交流時感到,國內大部分血液淨化中心最近幾年的一個共同感覺就是:累!新病人一個接一個的進入透析,透析中心一方面擴大規模,另一方面病人還是人滿為患,兩撥變三撥,甚至四撥的都有。
不禁要問,為什麼我國最近幾年透析患者呈現出“井噴”式增長的態勢呢?
其實原因無非如下幾條:
1、慢性腎臟病和終末期腎病發生率在提高
隨著國民生活方式的改變,目前國民糖尿病、高血壓的發生率日益提高,而這兩種疾病本身就會導致腎臟功能的損害。這一點從疾病譜的變化上就可以看出來,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損害,尤其是糖尿病腎病在終末期腎病中的比例在逐漸提高。從絕對數目來看,終末期腎病的患者的增多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我們在臨床上經常看到由於服用“龍膽瀉肝丸”“冠心蘇合丸”“婦科分清丸”等等含有馬兜鈴酸成分中藥導致尿毒症的病例。這對於咱們國家終末期腎病的“貢獻”也是不容抹殺的。
那麼,為啥前幾年透析患者沒這麼多呢?單單這幾年才如此迅猛發展呢?
2、醫保政策改善導致的必然結果
很多進入透析,需要透析治療的患者,往往因為經濟原因,早早的就放棄了治療。而現在則不同了,雖然醫保政策在執行時可能還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終歸與七八年前的狀況大不相同了,經濟負擔明顯減輕,以至於很多生活在社會底層,甚至吃低保的患者也能夠比較從容的應對透析導致的經濟壓力了。
前面兩條原因所導致的結果是,進入透析的患者數目逐漸增多,而導致在透患者數目增多還有另外一方面原因,即退出患者減少。
導致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退出透析無非如下幾個去路:一、死亡;二、改為腹膜透析;三、腎移植。
先說第一方面,由於目前透析治療的正規程度提高,死亡率是呈下降趨勢的。2010年,衛生部頒佈了《血液淨化標準操作規程》,現在已經成為了全國所有血液淨化中心的法規性檔案。這兩年各家醫院的等級評審中,關於血液淨化領域的評審基本上都是以此檔案做為標準來檢查的。雖然該規程頒佈之後,有些內容還有這樣那樣的爭議,而且執行起來,各家單位水平良莠不齊,尤其基層單位,比如最近曝光的陝西鎮安縣的丙肝感染案例,但總的說來,有法可依總比無法可依各自打亂仗好些。
在這個前提之下,透析治療的規範程度很顯然要比之前好的多。因此,總的看來,透析患者的透析齡是在不斷延長的,生活質量是在不斷提高的。
目前在國內一些一線城市,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年死亡率甚至低於美國的數字。
轉入腹膜透析方面,雖然腹透近幾年發展進步很大,但跟血液透析相比還是差距明顯。
導致透析患者退出透析的另一條原因是接受腎移植治療。自2015年起,我國全面取消了死刑犯做為器官源,取而代之的是社會捐獻的器官。目前,公眾器官捐獻體系雖然已經建立起來,但社會捐獻器官率太低導致器官源仍處於非常緊張的狀態。所以,腎移植這條路還是很窄。
一方面,進入透析患者越來越多;另一方面,退出的患者卻很少。這就跟那個經典的數學題,一個大水池子,一個進水口,一個出水口。進的比出的多,這個水池子當然越來越滿了。
凡此種種,最終導致了透析中心超負荷運轉,透析患者越來越多的現狀。
這是好事還是壞事?從學科發展角度來看,血液淨化肯定面臨著一次蓬勃發展的機會,數目上去了,剩下的就必然是內在質量的提升了;從經濟投資角度分析,血液淨化領域必然是個“朝陽”產業;從患者角度來講,這也是個好事,能夠接受正規化的治療總比到社會上淘弄那些不靠譜的偏方什麼的來的靠譜。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